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深层意蕴

作者:庄海志




  苏轼政治上的挫折,屡遭朝廷放逐的经历,并未影响动摇他的思想品行,反而精神更坚韧,人生理念更厚实,人格更加趋于完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就写他在人生风雨面前,从容地抬起头来,冒雨前行,表现一个真实的我,使生命熠熠生辉。下面我们去体会他那生命中所蕴涵的光芒。
  
  一、铸造刚毅的不颓丧的性格
  
  怎样看待自己政治生涯的低谷,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道路,词人以他卓越的才能和渊博的学识,把路途中遇到的风雨与人生经历的风雨联系起来,道出了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管冒雨前行,且放声吟咏的行为,不是做作的,而是人生经过一番历练得来的,他真实,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以真面目示人,说明身处逆境的词人依然积极乐观,不畏苦难。其雨中作乐的情景,足见他是一位善于调节自己,善于克服精神困惑的人,也反映了他刚强、倔强的性格。正是借助了雨中的环境,展现了自己不颓丧的面貌,他要告诉我们这么个道理:人生旅途虽有风雨,只要胸襟坦荡,经得起洗礼,持有积极的人生观,没有逾越不了的障碍。为了体现自己执着的信念,接着用“竹杖”、“芒鞋”来说明要取得“轻胜马”,必须磨练人生意志,用行动来证明其积极的进取精神,把自己养成具有刚毅的坚卓的丈夫气,要活得光明磊落,潇洒自如。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还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朝廷上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环境,自然界的风雨环境,能铸就人的意志品格,思想精神也就不易发生变化。“谁怕”二字,傲然地向苍天誓言:路途难免艰辛,人生难免不幸,但仍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依然一丝不苟地走自己的路,努力做好自己需要做的事,以求内心的旷达,身心的健康。显示了一种稳健端庄的气质,一种有感召力的人格精神力量,以至千百年后,人们对他的品格仍有所认知,并投去敬重的目光。
  
  二、在风雨中表达生命的韧性
  
  理解了词人处逆境而不颓丧的形象后,我们还应体会他生命的韧性。
  1、感受虚怀若谷的胸襟。词人在施展宏图大志时,屡遭不幸,仕途十分坎坷,在没完没了的流放生涯中,一直坚持着“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做一切自己能做的事,做一切快乐的事,让快乐伴随滋润自己,顽强地生存下去,“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无所顾忌的很随意的话,说出了敢于接受各种风雨考验的态度,并用非常善意的宽厚的心看待世事,如成败得失、政治祸难,等等。在风雨人生的道路上养成宽容的虚怀若谷的气度,这种气度难道不能使人产生快乐吗?在寒意尚浓的初春时节,尽情地抒怀——山头斜照却相迎;尽情地畅饮——春风吹酒醒,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快乐得让后人连连感慨道:这是智者的超然物外的达观自我的体现,他不是权贵、功利所能给予的。所以,这几句写出了坦然自若的笑迎苦难的精神风貌。
  2、理解生命的韧性意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懂得人生的真谛,做人做事变得清醒而理智,生命的力量也得以提升,任何风雨奈何不了他。以平常心待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心里就踏实、平衡,精神也就不会崩溃。风雨人生算得了什么?风雨总会过去,清风丽日总会到来,当夕阳含笑着从山头边露了出来,词人禁不住地“回首向来萧瑟处”,一路走来,尽管坎坷,但坎坷总有平坦时,看着困难、险阻已在脚下时,其自豪而平静地说“归去”,一份喜悦,一份自信,一份执着,在这里充分得到了诠释,也彰显了一个男子汉在风雨路途中努力地完成一个梦想,争取生命的自由。能在风雨中行进并度过此生,说明他极具韧性,毫不脆弱,词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智者的境界,在顺境与逆境面前要做到:一要心智不乱,这样的人不会忘乎所以,生命不会有危机;二要有理性,这样的人不怨天尤人,生活的追求不会迷茫。此句回答了什么才是真正成熟的人!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苦难的精神和力量。
  以上词句,既揭示了生命的韧性意义,又反映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气度,一个在风雨中坚守理想信念的士大夫形象。他身上所有的品质,实际上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性格、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庄海志,教师,现居广东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