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文学阅读教学策略举隅

作者:尹胜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端。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加强文学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西汉史学家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我们语文教师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我们要以教师的“善教”促进学生的“善读”,因为只有“善教”才能“善读”,只有“善读”才能达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并达“医愚”、开智之目的。具体说来,我们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这一“善”字。
  
  一、披文入情 全面入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引导学生文学阅读,其实就是一种“披文”活动。故此,我们先要让学生了解“缀文者”是为何因“情动而辞发”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文章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以引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这里,我们以余光中的《乡愁》诗为例谈谈入境的问题。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绪,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是其中情意深长的动人的一曲,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短短的四节小诗中,作者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形式上看似并列,情感上则是层层推进的意象结构。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海峡彼岸,遥望大陆,满目贮满乡愁。而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欣赏时透过画面,透过纸背,就能感受到诗人那颗游子思乡、故土难忘的炽热的中国心!这一整体意境,是作者个人的感受,又可以为我们所体味。在阅读中,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做到品味其景,体味其情,就能全面入境,也就是说通过阅读能将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化为学生内心的同情同景,也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就能在作品的意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美的享受。
  
  二、纵观全局 把握中心
  
  中学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状物抒情的课文很多,阅读这类文字就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物的形象和品味意境。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主要叙写了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三个方面的人物,阅读教学中很容易陷入孤立,分析人物形象就有失偏颇。从整体理解出发,就要抓住三方面人物之间的联系。首先鲁提辖是怎样对待金老父女的,那就是一问(为何啼哭),二赠(银两),三救(逃出虎口)。其次,郑屠户是如何对待金老父女的,那就是一占(霸占金翠莲),二弃(赶走金翠莲),三诈(虚钱实契诈骗银两)。再次,鲁提辖是怎样对待郑屠的,那就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露强骗金翠莲的罪行),三打(三拳打死)。最后,郑屠是怎样对待鲁提辖的,即一从(顺从的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饶)。这样从整体上通过人物之间的联系去领会人物的做法,既有利于学生弄清故事情节,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取得理想的文学阅读教学效果。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人小令中的名篇。它从一个沦落天涯的游子的角度描写了秋郊傍晚一系列景物,反映了游子的漂泊情怀,这种情怀凄苦、悲凉,读之让人潸然泪下。全曲仅28个字,都写了富有特征性的十种景色,一个人物。前九种景色全是名词,不用一个动词,却又巧妙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这些画面,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彼此之间似乎毫无联系,仅仅通过篇末“断肠人在天涯”才告诉读者。以上画面乃是游子眼中捕捉到的,它们无一不牵动着游子的心弦。于是,孤立、静止、互不联系的景物,一变而为提供给学生想象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的空间,对立的景色协调起来,静止的物体浮动起来,简单的名词也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景景相连,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达于化境,终而脱落出这样一幅游子断肠的完整画卷。显而易见,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全局统观局部,凭思想内容解释形式,方能提高文学阅读能力。
  
  三、质疑思辩 比较鉴别
  
  有比较才有鉴别。文学阅读教学特别关注比较阅读,意在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作品,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同一话题可以写成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的体裁。完成比较阅读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比较,答案不必追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如读刘辰翁《柳梢春·春感》一词,对中心的理解观点就不一致,该词曰: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明月。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有人对其中“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理解为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在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经合作讨论,这种理解大谬不然。这几句其实说的是“无人的鼓乐笛声不悠扬,不中听,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亡国遗民听到入主异族的音乐,立即引起了亡国之恨的心情。因为“铁马蒙毡”暗指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包含词人的无限憾恨。又从“银花洒泪”这一情景交融的描写里,使人联想到: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色,更勾起了亡国遗民的屈辱、悲凉的感情。尤其是下阕写佳节思故园的愁绪,比辛弃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就更多了。
  诚然,文学阅读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尽可因学生而异,不拘一格,然“披文入情、把握中心、质疑思辩”之“善教”,当也是文学阅读教学策略之要义。
  尹胜利,教师,现居湖南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