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阅读

作者:向彩祥




  文学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是文学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数量入手,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文学名著。中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如何?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中学生文学阅读情况的调查,从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学生文学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本文就中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文学阅读现状简析
  
  为了解中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近日我们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适量的访谈,接受调查和访谈的有城市、乡镇七年级、八年级学生800人,由于调查对象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地区中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
  1、兴趣广泛而选择盲目。问卷中设计了“进入中学后你的文学阅读情况如何?”一题,提供了四个备选项,结果选择“经常阅读”的占51%,选择“偶尔阅读”的占38%,“从不阅读”与“不清楚”的分别为4%、7%,当问及学生喜欢哪种阅读方式时,答喜欢课堂阅读占35%,而答喜欢课外阅读占65%,从课外阅读内容看,则存在较大盲目性,不注意选择,有的只要是小说就拿来看。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当然对他们获取知识、迅速成长有利,但缺乏选择则可能给他们带来消极影响。
  2、阅读广泛而品位不高。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中学生读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有40%学生读过《一千零一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也不容忽视82%的男学生喜欢读有恐怖、惊险、武打场面的通俗小说。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的阅读趣味不够健康,有从低俗作品中寻求刺激的倾向。
  3、求知欲强而缺乏鉴赏。调查表明,问及“你最喜欢的书籍是什么?”时,答文学作品的占73%,答历史和科普读物的不到30%,而他们对文学作品传达的知识性东西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记忆最为深刻,比如,阅读《三国演义》他们对关羽等人的武器特别感兴趣,这些武器的名称、斤两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而对《水浒传》他们很少去考虑什么“官逼民反”,而更多关注好汉的绰号和排行。
  4、目的明确但缺乏审美。调查中,有58%的人喜欢语文课,有30%的人对语文课兴趣一般,也有12%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当问及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时,答为增长知识的占70%,认为可以受教育的占82%,认为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经验,学会做人的占40%,可以求美的占37%,可见大部分同学不懂得什么是审美享受。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文学阅读情况不太令人满意,总的说来是阅读量少,阅读文学名著的同学少,阅读质量也不高,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访谈了部分同学,他们认为原因有:课外阅读时间少,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以上事实,如何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中学生文学阅读质量?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更新观念,激发学生文学阅读的兴趣。
  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育改革无从谈起。要改变中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应该认识到文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语文知识再好,若没有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语文能力的形成恐怕是空中楼阁,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每周都有阅读鉴赏课,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我们也应该拿出时间甚至是课堂教学时间来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文学阅读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
  2、指导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阅读的能力。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指导,学生会无从下手,盲目阅读,耗时费力,效果低下。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呢?
  (1)制定阅读计划,及时推荐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关于优秀语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及阅读总量,这些篇目应成为中学生文学阅读的主流,教师还可以适时推荐《语文读本》和《自读课本》一类的书以及报刊杂志上的时文佳作,可以与语文教材同等对待。
  (2)教以阅读方法,学会鉴赏作品。
  教师要介绍文学阅读的一般方法,要介绍怎样精读、略读、浏览,怎样做读书笔记,尤其要提高中学生阅读鉴赏力,要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以下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要让学生掌握。
  a、语言品味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歌,更是艺术的瑰宝。“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和思考,寻求最恰当的词句来表情达意。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任何一首好诗都是意新语工的,读诗时启发学生推敲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就能咀嚼到语言的甘甜。”(于漪语)
  b、形象再现法。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也描绘了许许多多的优美景物。阅读或教学中再现这些人物形象和风景,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c、情感熏陶法。文章不是无情物,大凡优秀的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或教学时由景入情,由人入情,由物入情,让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品味作者的爱憎感情,熏陶学生的感情。
  3、改革评价,尊重学生文学阅读的理解。
  根据新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有独特意义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文学阅读中,同一篇作品,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道阅读练习题常常只有一个答案的做法是愚蠢的,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读作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打破以往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打破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系,文学阅读的评价必须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水平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中学生文学阅读质量就会越来越好!惟有这样,文学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林崇德主编 北京出版社)
  向彩祥,教师,现居湖南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