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语言生成

作者:马 红




  何谓“语文”?无论何种解释,都离不开“语言”二字。面对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上努力促进学生语言形成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平时的教学摸索,我觉得不妨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景创设,鼓励创新,提高表达质量。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的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如在讲授《散步》时,我们不妨设计这样的导语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我们每个人都有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快乐时,她与我们分享甜蜜与美好;痛苦时,他与我们共担困难与挫折!在家的怀抱中,我们幸福的成长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一起去那春风荡漾的田野中散步,去感受家的温暖吧!诗般的语言伴随舒缓的音乐,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进那广阔的田野,去感受微风轻拂,去感受鸟语花香,从而打开学生语言的大门。
  
  二、整体感知、化难为易,扩展表达空间。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高屋建瓴,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课文中,应化难为易,化呆板为活趣,诱导学生说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思考、交流的目的。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菲利普一家认钱不认人的丑恶行径,提示资产阶级“博爱”的虚伪,一看就懂。但为了能使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深刻体会到资产阶级的金钱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讨论题:1、收到于勒叔叔的来信前后,“我”家的生活有何变化?2、收信后,“我”家在生活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学生沿着这条线判断: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的形象跃然纸上,而这正是本文的中心所在。这一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问,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达到教者能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思考、共同表达的愿望,既达到掌握本篇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要求,又达到训练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能力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
  
  三、深入探讨,激活思维,挖掘表达素材。
  
  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是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钻研教材,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欲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也就意味他们进行了思维训练。
  如在《窗》一课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思考透过同样的“窗”,为什么一位病人看到是美丽的风景,而另一位却看见一堵光秃秃的墙?从而让学生理解、说出虽然窗外确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是如果能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光秃秃的墙也能变成美丽多彩的风景。对生命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自然就能看见五彩斑斓的景象,能够顽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冷漠的心中不会有温暖的春天,关闭的心灵当然看不见美丽的风景。问题的探讨,不仅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提高。
  
  四、课堂表达是主体,仿写练习是补充。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法是多样的,不仅仅是课堂中师生的听说对话,传统的训练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几乎每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都有仿写造句一类的题目。我想此类题目应是重在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抒写真情,提高语文素养。在平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此类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生成。
  仿写造句这一类题目,将大语文和小语文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让我们的语文与社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得更近,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仿写练习仅仅是其中一种,我们也可以在平时通过如讲故事、辩论、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马红,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