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综合活动课的课程特色

作者:高 丽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个全新的课型,它集中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虽然它没有明显具体的知识点,却沟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其本质上是培养了广义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的设置,是语文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国际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既非其他课程的简单综合,也不是语文课的补充,应该把它看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展教学,它有独特的课程特色。在开展综合活动课程时,只有关注实施课程的新定位,才能成功地开展富有活力的新课堂。
  
  一、新的师生关系:在综合活动课中,师生之间要形成典型的互动关系。
  
  1、总体来说,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演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动共进的关系。这种关系比任何课型都更突出,离开教师指导那么学生活动是漫无目的的游戏,没有学生的主演则失去了活动课的意义。
  2、在活动课准备阶段,教师是组织指导参与者。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准备进度,才能及时辅导学生调整步伐,准确而高质量地完成准备工作。教师提供的参考包括:参考书目网址、分组建议、活动形式指导、疑难问题解答等。但这种辅导绝不是包办,要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创新权。
  3、在活动课进行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要把握调节活动节奏、深度,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二、新的课程外延:课程向生活、其他学科扩展,但要以语文知识为支点而画圆,掌握收与放的尺度。
  
  1、有效利用课本中提供的课题,选择和语文知识联系紧密的话题开展活动。尤其是当综合活动项目较多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来选择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话题,如“探索月球奥秘”活动中参观天文台较复杂,我就大胆舍弃,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月亮艺术文化”话题。
  2、联系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兴趣所在,敢于开发新的课题。由学生提出课题,择优选用。如“风景名胜文化探索”、“四大名著欣赏”、“网络文化探索”等课题,深受学生热爱。
  
  三、新的课堂形式: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拘一格。
  
  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完全有能力做出有创意的活动。
  例如:进行第一次活动课“这就是我”时,很多学生只是读作文,也有个别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的照片。
  进行第四次活动课“月亮艺术荟萃”时,学生能够以朗诵、讲故事、欣赏音乐、写作文等形式展示。
  进行第九次活动课“我也追星”时,学生已经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并组织评委会。如拉票演讲、开展辩论、办手抄报、采访身边的名人录像等。
  到了初二,每一次活动课都能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他们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既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又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新的评价方式: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主要从课前准备、展示过程、评价尺度来引导。
  
  1、在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表扬积极查找资料、分工合作合理的小组。展示过程中,尽可能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样化探究问题。
  2、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除了教师评价,也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评价方面可设:最佳合作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构思奖等等,只要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语文素养方面的闪光点,教师都可以大力鼓励引导。
  
  五、新的写作契机:以活动带动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写作水平的进步。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口语、表演等能力,尤其要以写作为重点进行锻炼。
  活动后,学生有经历、有参与、有资料、有感想,此时趁热打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在每次活动后都安排一次作文展示与评奖,很明显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积极参与评奖,效果比单独的作文课要好得多。
  综合活动课是有鲜明特点的课程,它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它应该不断的在实践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随着这一课型的深入开展,语文课堂上思维必然更加活跃、创新的火花必然星星燎原,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设想将成为不久的现实。
  高丽,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