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古诗艺术手法辨析

作者:张丛林




  在古典诗歌中,常常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艺术手法,在鉴赏诗歌时,同学们有时容易混淆。辨清这些手法,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正确的理解。
  (一)直陈和含蓄。所谓直陈,即直抒胸臆。它不借助任何事物的帮助,直白的把思想感情说出来。元人张可久《中吕·卖花声》: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首元曲前边三句叙述了前朝兴亡的事迹,为下文作铺垫,最后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感叹朝代兴亡更替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所谓含蓄,指的是在抒发思想感情时,要借助于景物或者其它事物的帮助。唐朝诗人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要表达正面意思是:在临考前,诗人怕自己的作品不合主考官的要求,因而小心翼翼地作诗讯问。这种意愿不便直说,就换一副笔墨:写洞房天明,新娘梳妆打扮后,含羞征求丈夫对自己打扮的意见来作比,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二)实写和虚写。在诗歌中,如果写的是眼前景,现实景,则是实写;如果写的是回忆景,希望景,梦中景、想象景,则是虚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段文字的前一段是实写,客观地描写了诗人自己在雨天所处的艰难境况,后一段是虚写,想象能有很多高楼大厦,给天下的贫寒之士居住。这样由实到虚,进行升华,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白描和素描。所谓白描指用简练、质朴的文字,勾勒出事物的特征,它要求语言简朴,色彩平淡,同时又要十分传神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了涧边的幽草,在深树中鸣叫的黄鹂,带着春雨的晚潮,还有无人驾驶的随意飘荡的小船。一句一景,全用白描,构成了一幅春郊烟雨图。
   所谓素描,又叫细描,指对事物进行穷形尽相的描写。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一段: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这段文字对刘兰芝的外貌以及妆束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刻画,不仅表现了她精心打扮的无比美丽,还表现了她外柔内刚的品质。
   (四)正面和侧面。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写,也就是要表现甲,就直接描写甲;侧面描写,就是间接描写要表现的对象,也就是本来要表现甲,却不描写甲,而是描写乙,通过乙来表现甲。乐府诗《阳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要表现主人物罗敷。前四句先对她进行正面描写,写她穿的衣服和装饰品的华贵,以显示其美。但诗人仍意犹未尽,后四句又用侧面描写手法,写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忘情反应,以突出罗敷的形象之美。运用侧面描写手法,弥补了正面描写的不足。
  (五)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所谓借景抒情。即先写景,后抒情,或者说是景物引发了诗人的感情。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先写景物:床前洒满一地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这月光引发了诗人“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怀念的强烈感情。
   所谓情景交融,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唐朝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后两句写景: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它在碧蓝的天空中消失。而诗人面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这一景象又蕴含着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张丛林,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