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课后习题不能被忽略

作者:张荣荣




  语文是时代的语文,时代是撩拨激情的琴弦,她拨动了学生遐想的音符,她拨动了语文诱人的美丽。语文更是社会的语文,她是真真切切的对社会、对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是对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情思的升华。而课后习题就紧紧地抓住时代的脉搏,时时洞察社会的现状。它是对文本教学内容的侧重和强化,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更是教材使用的突破与切入。我们不可小视它的妙用。
  
  一、明了课文的重点知识,介绍文体的必要常识。
  如散文单元中,既有《荷塘月色》中对隶属修辞手法的较难理解并很是特殊的通感的介绍及其艺术效果的赏鉴,又有《赤壁赋》中对赋体文章隶属语言特色的骈偶对文的展示说明及其韵味的品味。前者是修辞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辞格,而后者也是散文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样式,课后题的提示,是让学生多掌握一些语言现象和文体特色。
  再如诗歌单元中,在《诗三首》中对陶渊明诗句的动词的品味,即是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炼字的艺术,在《诗两首》中对纤小文弱,清香幽雅的丁香花意象含义的解读也是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意象的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是有意识地渐渐地向学生介绍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对文本的延伸与拓展,与时代的衔接和沟通。
  我们有理由埋怨郁达夫离我们太远了,但《故都的秋》中对秋天诗文的收集和最喜欢的诗文的赏析习题的设计,却让我们离秋天更近了,它让学生来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体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板报,更是让学生在崇敬中憧憬北大梦,离得越近,了解得越多,梦便越真实,这不仅是让学生憧憬,更是激励学生去实现这个梦想。
  《包身工》中包身工是旧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消失了,但社会进步了,可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还存在,课后习题是让学生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如此调查,是让学生们了解当下的社会,像黑窑厂的事件,非法使用童工等就是当代包身工的演绎。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注,更是要培养学生们悲天悯人的情怀,是让他们观察社会,了解生活的真实。
  
  三、引领你进入文本的通途,释放你个性教学的后盾。
  必修2《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后有一道思考题:“朗读第9段到14段,体会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手法?找出来试着自己演讲一下。”演讲稿除了了解写法,鉴赏写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演讲稿复活,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们揣摩语句来读,而读又是在鉴赏之前的。因此我在处理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读透,读美,模仿。接着又设计了一节演讲课,同样也以《我有一个梦想》来实战训练。
  《大堰河——我的保姆》如此长的现代诗歌,怎样讲而不会把诗歌讲碎呢?我让学生找出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由大堰河想一下你身边的人。这个题的设置是得益于课后一道习题的提示:“这首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我想令学生感动的地方,能引起他对身边人的回想,就应是诗中叙事和细节描写的部分吧。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一向被认为是美文,尤其是两段景物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这两段文字确实很美,但我并没有觉得其美到了极致,相反,我倒是觉得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太过于朴素,太缺少韵味,缺少美的感受。但这样一篇经典的作品,能说它不好吗?当我看到课后题中列举了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我豁然开朗了,于是我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对“他的譬喻过分明显,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我有感于此观点,找了朱自清其他的一些作品如《春》等来佐证,又拿出许多人对荷花的描写语段,与朱自清的语言进行横向比较,我让学生明白名家也有瑕疵,也有不足,要敢于质疑,要勇于评判。如果没有课后的这个习题的设置,或许我只是想想而不能付诸实践了。那么我的教学也不会有所突破。
  从课后习题中获得启示,从课后习题中得到精髓,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面对这新一轮课改,我相信,借助课后习题的帮助,我们会用火热的真情来演绎精彩的教学人生!
  张荣荣,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