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杨二嫂形象浅析

作者:尹顺利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深刻的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对闰土这样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表示同情的同时,又讽刺了杨二嫂这个惟利是图尖酸刻薄的人物形象。刻画杨二嫂的文字不多,但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物性格,反映出旧社会对妇女的压迫而导致灵魂的扭曲。
  “我”小时候,杨二嫂年轻貌美,擦着白粉,终日坐在豆腐店里,招揽生意,发挥“美人效应”,“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按说,这样一个买卖人,又有良好形象,日子应该过得红红火火,然而,青春不能永驻。这个官匪一家的社会,根本没有普通百姓的出路,豆腐店没能维持她一生的生活。如今的杨二嫂变老了,成了“凸颧骨、高额头”“细脚伶仃的圆规”,青春不再,她还能靠什么生活?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她没权、没钱、没能力,可她也得活着,于是,她施展浑身解数,放弃年轻时的斯文,不惜出言奉承、挖苦、搬弄是非,尽自己之所能,明拿暗偷,贪他人便宜,一个让人嗤之以鼻又可笑至极的跳梁小丑形象跃然纸上。
  在“我”搬家时,杨二嫂的言行让“我”认识了她是怎样一个人。“我”年轻时离家,根本对她没有多少印象,以至都认不出了,可这正好成了杨二嫂的口实: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呢?”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我”回来后,初见杨二嫂,她就这样用尖酸的话挖苦我,好像她抱过“我”,对我是多么重大的恩情,而“我”已不认得她,还不是因为“我”有了出息,瞧不起人。其实,她越是这样想,越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紧接着就张口要什么木器,说话像连珠炮一样,好像她真的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真是愈有钱,便愈一毫不肯放松……”明明是对人的嫉妒,却说得像是别人太小气,由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一面慢慢的往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他慢慢的走,搜寻自己可以拿的东西,再快速的藏起来,其实藏也被人看见了,倒不如不藏。
  母亲说,自从我们收拾行李以来,她每日必来,她来的目的,只不过是想顺手牵羊的拿点东西罢了,完全不是出于情感上的原因。一个曾经光彩照人的杨二嫂,现在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做这样偷偷摸摸的勾当,自以为无人知晓,可偏偏这种小把戏是骗不了人的,像她这样自辱人格的人又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我启程的那一天,母亲和我由闰土又提到了杨二嫂,杨二嫂在灰堆里发现十多个碗碟,定说是闰土埋那的,他可以在运灰时搬回家,杨二嫂发现了这事,自以为功,便拿着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我们知道旧社会女人裹小脚,走路尚且一颤一颤的,她竟能飞快的跑,而且还搬着东西,真是太滑稽了,况且,那碗碟到底是谁放的,谁也不知道,怎么能认定是闰土呢?闰土本是一个本分的贫苦农民,杨二嫂对他不但没有同情,还故意搬弄是非陷害他,杨二嫂自知偷东西不对,却拿着我家的东西飞也似的跑了,真是贼喊捉贼。
  如果说,杨二嫂作为旧社会没有地位的人,为了占小便宜而使出各种方法,让人瞧不起,那么,她对闰土这样的穷人的陷害更让人痛恨,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对别人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她的灵魂已经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准则,惟利是图是她为人处世唯一的标准,只要有利可图,她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那个辛苦恣睢生活的人,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任何一个时代,这样的人必将受到社会的唾弃,为人所不齿。然而,在那样的年代,她该怎么活?她还能怎么活?平民百姓有活路吗?恐怕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体会到的。
  尹顺利,教师,现居河北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