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文学作品的飞动之美

作者:张 敏




  文学作品的飞动之美,是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美感之一。语文教学在实施文学教育过程中,飞动之美会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
  飞动,本是中国古典艺术美的一个范畴。所谓飞动,是指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打破静态的平衡,而以充沛的生命活力、敏锐的审美感觉,描绘出勃然欲飞、跃然欲动的审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恰切地运用飞动的艺术手法,可以充分表现激情洋溢、事物和生命面临挑战甚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的“关节点”,作者的笔触,能够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瞬间变化的态势,表现到极致时,或一路翻飞,凌空九霄云外,或倏然飘落,抵达青萍之末,展现事物和生命仿佛要迸发出全部的光和热的过程,传达昂扬向上的精神内力,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一、从描写对象分类着眼,飞动的艺术手法多见于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是通过描绘事件发展变化的场面,渲染气氛。可以是描写群体的,也可以是描写个体的。
  描写群体的:
  在《斑羚飞渡》中,作者详细描写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斑羚飞渡的悲壮场景,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死亡。第一对斑羚的跳跃,不过数秒的瞬间,作者却用了大段文字详加叙述,抓住关键动作着力突出惊心动魄的一面,“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完成的动作变幻莫测,可谓悬念频生,出人意料,极为震撼。
  描写个体的:
  《我的空中楼阁》第13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这些诗的语言灵动而富有节奏,写出作者那自由自在、翩然若舞的姿态,人与景相融为一体,如鸟似蝶,憩于枝头又自枝头轻盈来去,仿佛让人在旋律轻快的音乐中漫步。
  
  二、从描写技法上分类,可以用工笔,也可以用白描手法来展现飞动之美。
  
  此举运用工笔手法描写的一例。
  《长江三日》中,作者以游踪为引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奇伟壮丽的三峡。“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石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当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为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这些文字都细致入微,词语生动形象,对水流态势的描写具体准确。壮观的场面,给人以强烈、壮观、豪迈之感。作者笔下的长江一会儿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会儿安静温柔,像微微拂动的丝绸;一会儿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一会儿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漩涡。仿佛长江在高唱、在低吟、在咆哮、在深思。那云雾变幻、朝晖夕照、电闪雷鸣,更给这显示大自然生命力的河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运用白描手法的:
  孙犁是运用白描的高手。《荷花淀》中,多处白描手法令人叫绝。例如,在寻夫不遇之后,女人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流水声轻快的节奏,烘托了当时欢快的气氛,表达了女人们愉快的心情。当发现敌情后,作者的笔触一变而为急促的节奏,生动地传达出当时紧张的情势。但小说并没有过多渲染,只是寥寥几笔,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她们拚命地摇橹,船两边的流水声随之变为“哗哗、哗哗、哗哗哗”。
  
  三、从描写的角度分类,飞动手法可以用之于正面描写,也可以用之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的:
  《琵琶行》中,在摹写音乐时,作者极力强化其形象性、生动性,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几个乐段,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第一乐段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出急切而愉悦的情调,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侧面描写的:
  《观潮》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作者细致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除了运用正面描写,作者还多借助侧面描写来展现钱塘江大潮之雄奇,其中有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侧面描写,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再现了大潮势不可挡,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潮头虽去,气势犹在。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强烈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四、从修辞角度讲,运用飞动艺术手法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挑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借助排比、比喻、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表达纵横捭阖,富于变化,激发读者的感情和想象。
  
  叶君健的《看戏》中有这样的句子:“歌词像珠子似地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办法,多个动词短语使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变得可感可触,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
  《明湖居听书》一文中,突出白妞卓绝技艺的描写令人叹为观止。“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这些把白妞的高音部分清脆、韧性、高亢的魅力渲染到了极点,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整体化,构成了一幅一层高过一层的山峰立体图,展现其婉转回旋;“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写出声音轻快、曲折、宛转、回环往复的特点,展现其婉转悠扬、急促多变;“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极写演唱纷闹繁多、形色兼备的美妙特点,展现其多姿多彩、变化无穷。这一连串比喻都极力展现了白妞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跌宕起伏、有张有弛、有开有阖,使读者如见其人。
  五、从语言特色来说,表现飞动之美,多使用长句与短句配合,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使文势一张一弛,有疏有密;在叙事、对话上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让整个句子显得灵动简洁、铿锵激越,充满力量。
  有论者专门统计过,课文《安塞腰鼓》虽然只有千多字,但全文却由30个自然段构成,短句成段,节奏迅猛,语势强劲豪迈,动人心弦。作者采用了短句成段、长短兼用的句式,使全篇形成明快的节奏,气韵贯通全文。其中,最短的段落是由独词句构成,读来短促有力,毫不拖泥带水。即使是最长的段落,作者也采用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安排,“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读者被这种力量所感染,似乎全身心地融入到这种情境之中,跃跃欲试,产生强烈共鸣。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在叙事、对话上,多用短句,也较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六十一名筑路民工从食物中毒遇险,到全部获救脱险。30个小时,从山西到北京,纵横数千里,牵动了多少个部门,多少个单位,人们全力以赴,奋不顾身。为了突出抢救的紧迫性,作者在叙事、对话上用了许多短句,“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用的是承接复句的句式,每个分句都很短,语言节奏快,正反映了人们为抢救阶级弟兄的焦灼心态,快速地一件接着一件办事的特点;“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短句子,快节奏,传达出一种斩钉截铁、火速照办、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因为抢救工作刻不容缓。“请摆我们渡河!”“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走不可!”“伙计们,走!”“好!立刻准备!”“同志们,闪道,闪闪道!”这些对话极其简省,再少一字就交代不清了,表现了一种什么都来不及解释,救人第一的急切的现场氛围。
  张敏,教师,现居山东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