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学科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郭慧萍




  新课改强调了学习合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给语文教学带来新鲜活力,然而从实施的现状看,有不少合作学习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新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不良后果,下面就问题及其对策加以探讨。综观目前语文学科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共性的问题有以下七个“不”字。
  
  一、共同存在的问题
  
  1.合作不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课课都要,时时都有,而实际教学中,不少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摆设,抓住那些表面的、简单的、个别的问题,“热闹”一番而已,并无合作必要。
  一语文教师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堂课设计了四次学生讨论,像自主思考的题目:从课文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简单的低难度问题:百草园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都置入了合作范围。表面上看学生参与度广,课堂气氛活跃,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然而在一片“唧唧喳喳”声中,我们不禁怀疑此堂课效率如何。显然是一种教学资源浪费,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学生依赖性重,个人独创性缺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目标不清。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思考是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会学得好。而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往往与学习目标有密切联系,如果目标不清,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从严格的意义说,大多数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太清楚,尤其是情意目标上更为模糊,不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到惘然,也只能随波逐流了。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人物语言具有一定的含蓄性,若对人物相关背景不了解,就组织小组讨论文中人物语言内涵,学生即使有不满,也只能硬着头皮加入讨论,到头来,还是以教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参加讨论,合作便显得索然无味。
  3.主题不明。合作学习要求具有鲜明的主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然而有些合作学习学生本来就缺乏鲜明的主题,或时常远离主题去开展,所以学生时常表现为东拉西扯,散散漫漫,浅尝辄止。如写作训练课,教师就如何“丰富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虽然七嘴巴舌地讨论开了,但由于受生活经验、阅读水平及认知能力之限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远,老师发现后只能立即下令讨论完毕。
  4.分工不细。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以四个人小组为例,他们可以是: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和检查员。每一组员在合作学习小组内活动层担任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学习结果;发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人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控制发言时间,确保每位成员的学习任务。但目前许多合作学习基本上没做好这一点,所谓的分工都是随意的、模糊的,组员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几句就说几句,不想说就不吱声,离开小组也无所谓。这样的合作学习跟玩没什么两样。
  5.组织不变。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的搭配不一定合理,同时合作学习中成员地位不变,有的人一直是组长,而有的人一直没机会代表小组发言。这种组织稳固不变性,让合作小组兴趣下降,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6.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从调查情况看,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等结果评价为多。究其成因,学生的不全面的发言内容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合作学习评价共同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7.交流不畅。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十分重视组内外的交流,而从学习现场看许多小组学习对外是封闭的,教师只是到组内了解情况,缺乏学习公示与交流,而缺乏组际的对话与碰撞,这使合作学习严重贬值。如《丑小鸭》进入问题探究环节,学生讨论热烈,组内学生对“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发表看法,组际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各抒己见,场面有点混乱,于是老师便下令组内学生交流,以维持正常秩序,却阻断了组际之间交流,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质效,针对以上共性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五点对策:
  1.加强合作学习的需要分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常成为合作学习的话题,这不禁给人以大炮打“蚊子”之笑。笔者认为,合作学习要拒以下情形于门外:其一,问题重要难度不大;其二,初始阶段的理解性问题不搞合作;其三,个别化问题;其四,可以延期解决的问题;其五,问题难但不很重要的。这也要求教师精选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方法有A、把教材的重点作为合作内容;B、把思维的训练点作为合作内容;C、把学生学习中质疑点作为合作内容。
  2.重视合作学习的主题的生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生成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并以主题为学习的灵魂以提高学习效应,这里特别强调的两点是:一是学习主题确立不是教师专利,尽可能引导学生自然生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学习童话课文,学生兴趣浓烈,发言积极,表达内容较多但也杂,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特点,著名童话作家及其作品以及你爱的童话和你编的童话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二是教师善于发掘临时迸发出来的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主题,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对文句“他似乎的确已经死了”似懂非懂,教师以此为切入口,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自己的观点及其理由,合作效果自然好了。
  3.营造动式合作学习的环境。完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与传统静态合作学习有重大区别,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革新传统书面化的单一静态学习,创造与生活相关的学习技能,并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营造一种多效互动的学习环境。如学生的个体化学习:对祥林嫂人物分析,小组成员可用歌剧、写诗、绘画、舞蹈、泥塑等形式表达对她的认识,对她有个多元的、完整的理解,还有小组成员分工动式学习与设计来促进组员、组际的竞争,如《皇帝的新装》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讨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题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这有力地增进了合作学习的生命活力。
  4.提升合作学习技术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技术与学习精神同样重要,语文合作学习技术主要有信息收集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语言表达技术和综合学习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理应得到广泛应用,这里既有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又有网络的制作,信息的输出,合作学习的多元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因素。如利用网络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随笔在线交流”,要求如下:分小组自我浏览讨论组员随笔,五分钟后转到“随笔在线交流”分组讨论,组长再指定一两篇随笔,组员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和评价再转入“随笔精华区”的“本班随笔集萃”或“学校随笔集萃”,由老师及同学来鉴赏,发表评论。小组成员通过收集、整理反馈的相关评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活动要求较高,但也是以后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设计趋势。
  5.重视合作学习的展示交流评定。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有了结果,此刻,学生关注的是什么?是这一成果的价值是否有创造性,是否得到教师的肯定,同学的夸奖等。因此,教师要有教学机智,及时作出评价,合作学习中的展示交流评定是合作学习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合作学习的展示要重视拓展时空,如走出课堂,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展示合作小组的合作成果;对于合作学习的交流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如考虑到活动形式与学习内容内在联系的科学性,便可针对性地利用情景对话、小品、AB剧、辩论赛等形式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欲望;对于合作学习的评定要重视发展性,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励学生生存能力,如勇敢、责任等的培养,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等等。
  郭慧萍,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