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课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作者:王玉玲 邹明霞




  现在不少的语文教师认为,为了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而死啃书本,这语文课是越上越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浓。针对教师们的这种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活”字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一、“活”的前提:创设民主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首先要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所有学生都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冒犯”,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名副其实地活跃起来,教师就要大胆地“放”,下放学习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活跃地学习。
  如在指导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让学生自主完成关键的文言实词、虚词外,教师提出探究问题;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劝谏的成效如何?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你还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然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质疑,争先恐后的发言,不少学生为了说服别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什么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甚至连政治课本都搬了出来,课堂“炸”了起来,好不热闹,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沉闷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经过探讨,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文,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而作为课堂组织者和活动参加者的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其乐无穷。
  
  二、“活”的保障: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培养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不妨大胆创新,去除老一套教师一言堂,划分层次,概括中心的死板教法,必须转变观念,引进源头活水,为语文课堂营造一种开放的环境。
  1.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如:在“新课导入”时,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
  2.营造课堂氛围,推出课堂高潮。一堂语文课,除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素养外,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让课堂出现高潮,让学生在亢奋状念中学有所获。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充分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翻译理解文意后,对庄公形象的分析产生了分歧。有学生说庄公有远谋,有同学说庄公“鄙”,在互相不能说服的情况下,我灵机一动,立刻组织一场辩论会,正方是:庄公有远谋;反方是:庄公无远谋。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然分成两大组,三分钟准备时间。学生领取任务后,从课文中找证据,从课外读物中找资料。辩论中,正方认为庄公在战前能够接见一个平民百姓,并就迎战问题进行对话,直至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斗中庄公虽急躁冒进,但耐心地惟曹刿的意见是从,结果赢得了长勺之战;战后庄公虚心请教曹刿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善于听取意见,保证了长勺之战的胜利。作为决策者是难能可贵的,足见庄公是一个有远谋的开明之君。反方则认为庄公将作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戴和神灵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作战中盲目应战和追击敌人,可见他军事上无知,更可悲的是已经打胜仗了,庄公还不知道胜利的原因,更可见他没有远谋。
  激烈的辩论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辩论中学生认识了庄公,理解了课文,达成了共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习主人的乐趣。
  3、充分利用媒体教学来变换授课模式,不断的给学生以新鲜感,通过声、像显示,以逼真的效果,丰富多采的内容来刺激学生不同的感知区域,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学生对陈旧教法,简陋的教学手段厌倦、麻木、失去兴趣的现象发生。
  4、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大胆引导学生去读生活这部无字之书。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对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时代,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另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采,培养其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可引导学生读报纸,看新闻,一切有益的课外书籍都可当作我们的教材;可以走出校门,对世界大事,社会焦点,身边变迁进行广泛深刻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放手让学生尽可能地从时文报刊中、网络上取材,从火热的生活中取材,多给学生一点自由阅读的时间,养成搜集资料、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三、“活”的效果:感悟生活,融入真情。
  
  语文课堂要把学生引进至上境界,老师必须要深入挖掘和灵活多变地传播教材的真、善、美,依靠美的魅力去陶冶、吸引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审美愉悦。在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体验父母养育自己成长的艰辛,提前安排了“守护蛋宝宝”的活动。让学生每人保存一枚鸡蛋,为期十天。活动要求:鸡蛋24小时跟自己形影不离,并且每天用简短的文字记录自己守护鸡蛋的经历和感受。展示活动成果的交流会上,学生深有感触,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们付出了十天的时间和精力,就已经非常的累了。带着鸡蛋除了感到限制外,还要整天提心吊胆,真有身心俱疲之感,然而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是多少个十天啊!小时候,我们就像这鸡蛋一样脆弱,父母用他们温暖地怀抱为我们遮风挡雨,守候健康,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如果一缕阳光能让父母拥有快乐,我将送给他们一颗太阳;如果一片树叶能让父母拥有愉悦,我将送给他们一片森林;如果一滴水能让父母拥有欣慰,我将送给他们—个东海……
  在接下来的《献给母亲的歌》手抄报比赛中,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审美能力,设计了一张张版面新颖,内容充实,书写精致的手抄报。成长的经历和感受,优秀母亲的事迹,歌颂母亲的诗文,名言、警句、歌词等,尽情抒发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家长会上据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一改过去骄横霸道,惟我独尊的习惯,对父母的关爱多了,理解多了,行事首先考虑到父母。
  综合性学习结束了,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更体验到了成长的愉悦,生活的美好。
  语文老师们,让我们在课堂上尽展风采,相信学生,大胆创新,使语文课堂更具魅力吧!
  王玉玲,邹明霞,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