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味”

作者:宋海罗 刘紫芳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联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笔者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在上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堂堂综合课下来,往往热热闹闹,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演戏、唱歌、画画,全都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掌声不断,下课铃声想起,师生皆大欢喜。可是,这样的课怎样也不像语文课,更像艺术课、科学课!可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语文性”香消玉殒。
  那么,怎样纠正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去语文化”的现象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理论上加以强调:综合性学习首先是“语文味”,然后是“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1]因此,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什么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即“语文味”不能丢。
  “综合性”带给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无限的广阔和自由,而“语文味”带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独特的美感和芳香。那种试图综合一切的学习,必然使语文教学走进“肥他人田”和“荒自己园”的歧路中。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应如何突出“语文味”呢?
  
  一、整合“原味”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素养,也是语文的原味,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保留住自己的“原味”。而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听说读写四者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它最大限度地将听说读写各自的要求和训练整合在一起。一个个专题性活动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下面以综合性学习案例《漫游语文世界》加以说明。
  1.收集言语材料
  先分组: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或教师建议组合均可,分日常生活用语(包括方言、一般俗语、常用歇后语)、对联(包括春联、楹联)、广告用语、新词语(包括网上用语、校园语言)、不规范用语等五个小组,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
  再收集:学生利用国庆节放假时间走向社会,在读书看报、上网与人聊天、看电视、逛商场时收集材料。各组学生以收集本组材料为主,兼顾其他。
  2.筛选整理
  返校后,学生分组筛选、梳理所收集的材料,同时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分析、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做准备,也可以从资料中选用一些有关的作为小组材料的补充。
  3.分析研究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果时间不够,课外可由小组另找时间继续讨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教师不加任何限制。学生根据讨论的意义,形成书面材料,并推荐出发言代表,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成果。最后将本组筛选后的材料、分析研究的成果编辑成册,学生自行题字、插图、设计封面。
  4.汇报成果(1课时)
  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主要由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简单补充。座位打破传统,采用小组围坐的形式。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对各组发言可作简要点评,以鼓励为主。课堂上还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5.活动的延续
  课后发动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充实小册子的内容,作为成果在班上展览,同时将学生的感想体会展示在张贴栏里,并以这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墙报。(选自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广西教育出版社)
  这一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合,突出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比如,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与人聊天,看电视,逛商场,阅读有关资料,收集语言材料,获得语文信息;培养说的能力:收集材料后,学生分组讨论,及在班上交流发言;培养写的能力:学生将筛选后的语言材料编辑成册,同时在讨论和班内交流感受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作文,在写作中表现自己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
  
  二、感受“趣味”
  
  过去的语文学习,往往与生活脱节,与生存的世界脱节,把语言文字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抽取出来,进行肢解,大搞文字游戏,致使“语文味”丧失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综合性学习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语文综合性的“趣味”。例如开展以“月亮为话题的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在与学生一起构思时,在方法上可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摆开男女擂台赛,内容有“一分钟内能说出月亮的几个美称与雅号”、“五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成语多”、“哑剧表演‘心有灵犀一点通’猜词猜成语比赛”、“赏月佳对”、“对联排序”、“诗句配对”、“自由对诗”、“诗句接龙”,等等,如此轻松有趣的形式,如此生动激烈的氛围。这样,一次“月亮”活动下来,学生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捕捉“情味”
  
  “语文是最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学科。”[2]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不同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其课程资源本身就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其课程资源主要在课本之外,在课堂之外,它的视角伸向广阔的丰富多采的自然和社会空间,有待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丰富。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在这丰富多采且“活化”的课程资源中挖掘情感点,同时还要摸清学生的情感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构思中,要思考如何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三者不同步的情况下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
  如构思“我爱我家”这个综合性活动,抓住资源中心“亲情”话题,“捕捉父母精彩的瞬间”这个情感点。选择了“亲情”这个在现在这个时代渴望寻找回归的精神家园,面对这个如美酒般醇香,如甘霖般甜蜜的亲情,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十个小活动(抢拍父母生活照,在家人围坐吃饭时,自己给父母一个惊喜:为父母献歌,为父母献诗文,为父母献茶,为父母献礼,为父母献心里话,请父母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请父母为我儿时画像,合唱《说句心里话》等),以此来唤醒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本性,激活学生内心原来就富有的情感火花。这样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就能倾尽全力,充满情味,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伴随着活动情景升华情感体验,放飞自己的个性,感悟亲情魅力,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亲情中得到了人格的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这样洋溢着温馨和美的人情味和灵性美,体现出了“语文味”。
  
  四、积淀“文化味”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语文实践的文化性。即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包括的丰富文化内涵又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可能。
  如综合性学习“中国茶文化研究”在研究学习内容中可分为茶文化史和茶文化与生活两大板块,其中第一板块又细分为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茶的研究、茶与宗教、关于茶的著作——《茶经》、茶民俗。学生通过探究茶文化史的内容,不仅学会了观察生活,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语文素养。又如我在开展“名字中的学问”这个活动时,学生通过探究各自名字,发现自己的名字都是长辈精心选择的,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结果在汇报课上,大部分同学争先恐后的向大家阐明了自己名字的来源和含义……好不热闹!另外学生还了解到中国人取名字的一些常识、趣闻,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并感叹:想不到小小姓名中蕴含了这么丰富的语文知识,这么深刻的文化内涵,真的是大开眼界!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美丽之花”,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标志之所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丢掉这个“标志”,要追求综合性学习的最高境界——既要“肥他人田”,又要“美自己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
  [2]程少堂:《“语文味”的理论构想》[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宋海罗,男,刘紫芳,女,贵州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