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言积累的几条途径

作者:湛 勇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就学不好语文。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在熟读背诵中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些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充实语言库存,而且还可以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强化熟读背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改变教学方式:变以前的“以理解为目的,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以掌握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的新的阅读模式;变以前的“重问题分析”为现在的“重阅读积累”。
  2、增加背诵量:除了课本要求背诵的与课本后的诗词外,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的,优美的句段也要求熟读成诵。
  3、教给有效背诵的方法。如:结构剖析法、“三抓”(抓领头字,抓领头句,抓过渡句)背诵法。《爱莲说》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学生对照结构图很快就能背诵,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写法。
  江泽民同志说过:“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不浅。”当然,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最佳,但有些学生“死记硬背”也未尝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在自悟、反刍中将自然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要加强背诵方法的指导和检查的力度。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博览与积累是疗伤的最佳方法。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的具体做法:
  1、开辟“语言储存库”
  每天要求学生读一篇佳作,搜集几个优美词语或一小段优美语句,摘入自己的“语言仓库”或“语言储存库”(摘抄本),并要求记读成诵。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为抽查时间,督促学生落实。
  2、开设“阅读指导课”与“阅读鉴赏课”
  我认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多作些课外阅读讲座,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于是,我每月月初开设一堂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内容包括:(1)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让学生向图书馆求教,让学生自己去选、去借、去读、去思、去记,经过一番努力得到的东西,往往记忆更为深刻。(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浏览默读法、提纲挚领法、搜寻猎读法等。(3)教给学生记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与卡片——包括内容摘要、摘录原文、概述要点等;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等。每月月尾开设一堂阅读鉴赏课,师生精选名家名篇,或诵读,或浏览讨论,师生耳目共赏,心融意会,揣摩写法,吸取精华,既开拓视野,又提高鉴赏能力,更体味涉读的情趣,促使学生自觉去阅读。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读有所得。
  3、开展“课外文言文每周一练”活动
  期初,由语文科科代表统筹安排(力争人人有机会),每个星期抽一个早自习由一名学生——“主讲者”自由选择一篇简短的课外文言文,以上课的形式带领同学学习,学后拟题,做题,熟读至诵。目的主要有二:1)积累文言词语;2)多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还可锻炼学生的才能,一举多得。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说话,写作自然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听学生说,通过两年的训练,他们做起课外文言文来,已不再害怕,心慌,有时还有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感觉呢。
  
  三、在写作练习中积累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写作练习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写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进行仿写练习:
  仿句:
  如:依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____;
  如果____。
  再如:仿照下面的警句,造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警句
  例:稻穗——空虚者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篮球——容易进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竹——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
  仿篇: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要求学生仿“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人物身形去刻画人物”的方法,用平实的语言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提倡写读书笔记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召开“读书笔记交流会”,让学生兑换阅读“读书笔记”,择优上台朗读交流。我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读一本名著,期末便以《我心中的×××人物形象》等为话题展开交流。平时,在黑板报上开辟“读书”专栏,下设“知识角”、“心之语”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精辞妙句、名人名言等摘抄上去;把自己的阅读感悟、思想火花等展示在“心之语”中,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获得了肯定与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就高涨了。
  3、开辟“日记小列车”
  具体做法:每五人为一节车厢,每节车厢一位“列车长”,四位“乘客”。每位学生每周在“小列车”(日记本)上轮流写一篇日记。内容不作统一规定,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体裁、表达方式都不作要求,倡导“我手写我心”。当然,也可由列车长组织讨论,确定话题(每周一个)。如:“说说心里话”、“故事续编”等。要求学生互批互改,建议邀请家长、老师参与其中。每两周相互交换一次,保证一学期中,所有乘客都能“重逢”。每月评选出“优秀车厢”、“优秀列车长”、“最佳乘客”,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四、在活动交流中积累
  
  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因此,语文实践是丰富语文积累的基本途径。其实,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辞妙句,他们非常渴望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故事会”、“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交流读书笔记”、“自编手抄报”等,还时常开展专题活动,如:学完《爱莲说》后我便布置学生:查找资料积累有关莲的文学作品,搜集“莲文化的历史”、“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莲的文化内涵,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同时,可在小报上写一写你心中的莲花,画一画你眼中的莲花。第二节课则组织学生开展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往往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全员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是展示语言,积累语言的绝妙机会;学生积极准备的过程即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欣赏他人作品,学习他人所长当然更是一次语言的积累。
  
  五、在社会实践中积累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很有必要。我常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语言仓库”中去。寒假期间,我让学生搜集春联,调查家庭年收入等。节假日,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积累,乐于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进入一个“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语)的境界。
  
  参考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文素养》张志萍
  湛勇,教师,现居湖南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