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效推广普通话

作者:邓双荣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用语之一。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普通话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在国际社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5种能力,其中就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其他4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也都是以语文应用能力为依托的;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市职业院校全面开设普通话课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彰显普通话的价值,更好地推广普通话,是普通话教学工作者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以下谈谈笔者对普通话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要提高针对性
  
  根据高职高专注重应用型及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针对性。一是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和发声技能,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一般口语与职业口语交际,要特别注重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专业,加大与专业有关的职业口语训练,如导游职业口语训练、现代酒店职业口语训练、公司职员职业口语训练、秘书职业口语训练、营销员职业口语训练,等等,为学生谋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针对来自不同方言区学生的语音状况着重加强不同内容的训练,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对于南方方言区的学生,加大分清平翘舌音、分清h-f、分清n-l、分清r-l等声母,分清前后鼻韵母、区分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等的训练力度。
  
  二、教学要增强趣味性
  
  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要增加趣味性,包括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尝试了以下一些教学形式,收到一定效果。一是方言方音辨正式教学。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方言方音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少不了要将方言方音和普通话进行对比辨正。例如讲解什么是普通话?其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普通话的词语读的是北京语音,以“知道”为例,分别列举了北京语音(zhī dào)、武汉语音(zī dáo)、广东语音(jī dào),“zhī dào”才是“知道”的普通话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指的是普通话的词汇来源于北方方言并且是能在北方方言区通行的词汇,以“干什么”为例,武汉方言用“搞么事”来表达,不能成为普通话词汇;“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从语法上对普通话进行规范,以“请给我一本书”为例,武汉话“请把一本书我”。不符合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因此不能成为普通话。通过这样的辨正式教学,既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普通话的定义。二是说学逗唱式教学。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教师不妨向相声演员学习,练就一点说学逗唱的功夫,在课堂上适时表演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绕口令、歌曲等,在辨正时能适当模仿一些方言。如湖北的孝感、黄冈等地将普通话中的撮口呼韵母发成有一个舌尖后圆唇的元音[ц],即“雨”为[ц]、“月”为[цε]、“圆”为[цεn]、“云”为[цn],歌曲《敖包相会》中有一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可以分别用普通话和孝感或黄冈方言演唱一下,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辨正的目的。三是模仿式教学。这种教学以多媒体为手段,借用了卡拉ok的方式。例如让学生朗诵毛泽东的诗歌《七律·长征》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的朗诵音像,然后让学生酝酿情感跟着一起朗诵,既让学生揣摩模仿了名家字正腔圆的语音,又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了情感的处理。当然,能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但要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可一味为了趣味性去追求形式。
  
  三、教学要注重实践性
  
  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练结合,做到精讲多练。一方面要注重普通话语音标准规范化训练。普通话的标准音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矫正方音,克服方音影响的训练过程,也是整个普通话训练的基础和关键。针对方言区的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必须对上述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普遍遇到的重点音、难点音进行重点训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发音障碍,突破发音难点,掌握并巩固这些难点音的标准发音。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内容可以是读单音节词、多音节词,说绕口令,朗读诗歌、散文,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表现在能说规范标准或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外,还体现在说话中心明确,用词恰当准确简洁,内容连贯,层次清楚等方面。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树立起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情景式口语对话、围绕某一话题即兴说话等方式进行训练。
  
  四、教学要贯穿融合性
  
   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如果教学仅仅以让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为目的,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把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看作是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和对美的追求时,就能变被动地学习使用为主动地学习使用普通话。因此教学中要把彰显普通话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结合起来,尤其是要突出普通话的审美价值。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审美性。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洁、准确、生动,语音要标准规范、字正腔圆,做到抑扬顿挫,清晰明快,和谐流畅,具有音乐般的旋律,令学生悦耳倾心。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为什么能经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被他的语言魅力征服。普通话是示范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语言具有审美性尤其重要。其次,要让学生对普通话产生审美认识。汉语有声调,音节分割清晰,无复辅音,语气词和量词丰富,有轻声、儿化等语音变化,加上讲究声韵、平仄、炼字、对仗、顶针、回环等积极修辞手法,汉语确有独特的形式美。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的形式美是在汉语一般形式美基础上的特殊体现。可以让学生多欣赏名家配乐朗诵、经典电影对白等语言艺术,对普通话产生美感。第三,要让学生多参与普通话审美创造活动。比如朗诵就是很好的普通话审美创造活动。朗诵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变化再现作品的情感。同时,朗诵的过程也是进行自身修养的过程,是陶冶情操、增加审美修养的高尚活动。通过朗诵这样的审美创造活动,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普通话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推广普通话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是不够的。作为学校,还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良好的推普氛围和环境,使学生热爱并主动使用普通话,感受普通话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参考书目:
  1.《朗诵艺术的技巧与欣赏》,郭玉斌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邢福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3.《普通话的价值》,袁钟瑞著,播音中国网,http://www.boyin.net.cn
  邓双荣,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