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

作者:张玉萍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缺乏个性化,具体表现为,内容不鲜活,语言无创新,构思多雷同。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生活单调,情感造作,语言匮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化、最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作文的生命力在于独特的个性,而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寓自在之趣。只有如此,作文才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一、立足一个“新”字
  
  所谓“新”,就是说材料要有新意,构思要求新颖。“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充满幻想和创造的信息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作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教学新观念,把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为此,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求异思维。(1)推陈出新——考虑问题不人云亦云,不墨守陈规,努力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境界,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如写《牵牛花》。一般学生大多喜欢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而有的学生则改变思考角度,讽刺它攀着绳索、树枝向上爬,不能自主的弱点。这样的文章就有独创性,有新意,不落俗套。(2)别出心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如,习作《植树》。小作者写道:“……同样植树,为什么不可以种些果树呢?几年后,当我们亲口尝到甜美的果实时,就会体验到植树劳动的艰辛所创造的价值。”这样写,既突破了常规思维,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3)反弹琵琶——鼓励学生“反过来想一想”,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或不同凡响的新观念。如,习作《路》。有些同学由泥路写到碎石路,再由碎石路写到水泥路,以路的变化,反映农村新貌。这样写未尝不可。而有些同学赋予“路”一种比喻义,写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之路,成才之路。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有了新的拓展。但是,有些同学善于“反过来想一想”,避开成功之路,写“失败之路”,运动场上的失败,解题中的失误,处理问题的失当,写出失败的经历,突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引以为戒,这样立意,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体现一个“真”字
  
  这里所说的“真”,就是说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不能虚情造作。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能胡编乱造。求真,既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为人的准则。要表达真情实感,其内涵是指作者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是写出真情的前提。有了发自内心的“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再加上精心选材、构思,适当运用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如,习作《爱,从今天开始》。文章从我为爸爸热牛奶说起,联想到生活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感悟到回报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点滴的小事开始。文中写道: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与妈妈吵翻后甩门而去,后来她饿了,可没有带钱又不想回家。一位开水饺店的老太太请她吃了一碗水饺,女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老太太说:“孩子,一个不相识的人给你一碗水饺你都如此感动,你妈妈天天为你做饭,你感动过吗?”从小到大,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默默地做了那么多,我们的心里也许都有一个愿望,“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回报父母”。可是,有哪个父母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我们将来的回报?真正的回报又何须等到长大?爱,应该从今天开始,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
  这里,小作者写的是自得之见,抒的是自然之情,因此,虽然平实,却寓深意;虽无多彩,却含深情。“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只有写出了真挚感情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文章。
  
  三、突出一个“活”字
  
  个性化写作要突出一个“活”。所谓“活”,就是说内容要鲜活,情感要激活,题旨要放活。从某种意义上
  讲,“活”是个性化写作的生命。因此,一篇佳作的诞生,就是在生活中激活写作内容、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在开掘中激活写作题旨的过程。
  (1)在生活中激活写作内容。作文教学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就会显得异彩纷呈。为此,我们应该将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作文训练巧妙地融入饶有兴趣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从文本延伸到生活,全方位、多层面地创设张扬个性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作文教学新天地。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习作6”。要求学生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孝敬老人或帮助病残人的事写下来。由于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于是出现了《给爷爷洗脚》、《给盲人带路》、《给爸爸刮胡须》等内容丰富的习作。习作《给爸爸刮胡须》中写道:“爸爸坐下后,我先把热毛巾焐在爸爸的下巴上,一会儿再给爸爸抹上香皂,一下把爸爸弄成个大花脸,我笑了,爸爸也跟着笑了。”这种鲜活的内容,如果没有生活体验,那么,再苦思冥想也是写不出来的。
  (2)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客观世界的千差万别与主观世界的千变万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明朗的天空、鲜艳的花朵能给人以欢愉,灰暗的色调、阴冷的气氛能给人以恐惧,这是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影响;相反,喜悦的心情可以变坎坷为平坦,急迫的企盼可以变短暂为漫长。从感觉反映到情绪变化,又从情绪变化到感觉反映,多次反复,不断融合,这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就是人们常说的体验。认识的深化,必须依靠体验;描写感情,也需要通过体验。因此,个性化写作强调在体验中激活写作情感。如,习作《春雨》,小作者用滋润的春雨比喻辛勤的园丁。文中写道:“同学们那红扑扑的脸儿,多像沐浴在春雨里的桃花呀。那一双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眨呀眨的,正闪烁着美的光辉。祖国的花朵,多么需要辛勤园丁的培育啊!”这里,由美丽的春雨引发出非常美丽的联想。这是小作者感觉的积累引发的联想,表现得既天真烂漫,又情真意切。
  (3)在开掘中激活写作题旨。开掘,顾名思义即开发挖掘,是指透过事物表象把掩藏在最深处、最本质的内涵发现并显示出来。一般说来,写人要从思想性格方面开掘,写事要从社会意义方面开掘,写景要从情意作用方面开掘。对事物的全面理解,是提炼主题的基础;对事物的重点开掘,则是深化主题的条件。如,习作《台湾竹》。小作者写“竹”,下笔便胸有成竹。你看:“一棵棵紧密地簇拥在一起”“它的根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盘缠得很紧”。结尾写道:“数根台湾竹紧密地簇拥在一起,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根连根就像台湾同胞和我们心连心一样。每当我看见这盆台湾竹,眼前就浮现出秀丽的台湾宝岛和亲爱的骨肉同胞。我多么渴望中华儿女能早日欢聚一堂啊!”可见,作者着力描写台湾竹的盘根错节,为的是表达渴望和台湾同胞团聚之情。从而,文章的寓意在显藏中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新、真、活。
  张玉萍,教师,现居江苏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