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教学杂谈

作者:王秀君 万 强




  山东高考新方案的实施,特别是“基本能力”测试,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无疑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基本能力的考查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强调了学科间的整合。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需要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文本解读、习题演练及网络阅读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知识之间的链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实践历练中全方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零敲碎打,熔课堂之炉,灿智慧火花。
  
   平时在课堂上解读文本时就可以适当渗透关于基本能力的知识,把课本知识加以延展。可构思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超级链接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也可由图片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文本,发散思维等。《梅兰芳》一课的导语设计如下:“外国作家格里格何以对梅兰芳先生钦佩有加?这就要从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起,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已有200年的历史,京剧行当大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为四大名旦之首,他所代表的梅派号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样的大家表演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欣赏吧!”由电脑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信息沟通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演变。从烽火台、鸿雁传书,到电报、手机,再到E-mail、MSN、QQ,沟通的手段日益丰富,如图所示(图略)画面与哪一选项中的信息传递有关。( )
  A、烽火台 B、鸿雁传书 C、鲤鱼传书 D、驿站古道
  如果不了解此图是《苏武牧羊》以及鸿雁传书的出处就很难作答,公布答案B,导入《苏武传》这课。这样既简单回顾了几种信息传递方式,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
  这里涉及到了许多语文课中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这些知识的介绍不但没有冲淡正常文本的解读,反而开放了课堂,促进了师生的合作与探究。
  
  二、信手拈来,积习题之流,汇知识之海。
  
  平时的习题演练又给学生提供了汲取课外知识的平台,在习题中渗透着基本知识,在思维中活跃着基本能力。字形练习中提到“皴裂”一词,进而用多媒体建立“皴法”的链接,让学生简单了解这是中国画中画山石的一种技法,主要流行于五代以后的山水画创作。解析成语“高山流水”另一层意思“乐曲高妙”时,联想到著名的琴曲除了《高山》《流水》还有与另一个成语有关的《阳春》《白雪》。
  有些知识,学生在开设的课中已经涉及的就是温故,没有涉及到的就是知新。语文课堂中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在长期的渗透中各科就逐步的融会贯通,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博采众长,挽网络之潮,扬思维之帆。
  
  我校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虽已结题,但网络阅读已走进了语文课堂,反观我们进行的网络阅读更是对“基本能力”有益的渗透。我们不仅把必修课本后的“活动性学习专题”做话题,而且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地去寻找一些话题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阅读话题,通过交流合作增加知识储备,在不断的探究与讨论中,逐步地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由《走近孔子》探讨孔子文化以及山东名胜。当然,这样的范围比较广,而话题材料收集卡适当地限制了检索范围,教师在备课时已把一些重要的关键字词列在收集卡上,在上网检索的同时,完成材料的收集,如:孔子名言集锦、三孔、五岳独尊泰山、十八盘等,然后同学间交流,补充自己遗漏的,再组织学生针对孔子的一些名言,以及对文化古迹如何保护等开展小论坛,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客观的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学方式要适应改革的形势,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自身的素养要不断提高……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古代文人穷而后工,现代教者就应该“越挫越勇”,转换一种思维定会“柳暗花明”。每一个机会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美丽的希望,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王秀君,万强,教师,现居山东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