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等职校德育内容与方法如何创新

作者:金云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校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普高热”依旧,相形之下,中等职校生源不足,而且与前几年相比,学生的思想、文化等基本素质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以及中职生就业的不稳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较多的不可捉摸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一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中等职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全面深化?如何改进加强?笔者认为,应当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创设新内容,探索新方法,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德育内容的创新
  
  科学选择德育内容,是新形势下做好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为此,学校要根据当前中职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价值取向及其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确立德育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
  要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行为表现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的需要,全面制定涉及学生学习、活动、生活、作息、交往、礼仪等方面的“一日常规”,从新生军训、始业教育等环节开始,着力强化学生行为“一日常规”教育,并贯穿于三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严格训练和检查考核,剖析正反典型,深化实践体验,重点落实应知应会,使学生的日常言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尊长爱弱、勤奋进取、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严谨务实、坚毅勇敢等良好品德。
  2.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新时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中等职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三年职业教育的始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深入研究,精心组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通过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思考,促使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力求在教育实际效果上下功夫。
  3.身心健康教育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即使遇到困难和不幸,也能主动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并能自觉地与他人保持健康协调的关系,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具备珍惜生命的意识,崇尚体育,热爱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适应现代化的学习、工作节奏。同时要为中职生的成长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切实端正对中职生的认知态度,不歧视,不看低,为他们的成长加油呐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4.择业、创业教育
  择业、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毕业班学生中,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让学生知道社会对人才类型的要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既需要有高端领域的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实用型、操作型人才,而中等职校就是培养这些实用型、操作型人才的摇篮。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哪些优势与劣势,明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发展前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科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二年级,要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仁爱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未来就业的适应与竞争能力。到三年级,要通过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做创业讲座、请用人单位做成才报告、举办毕业生实习就业洽谈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人生观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在国家和社会中战略地位的认识,激发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振兴地方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学生岗位创业的理想与信念,从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各方面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
  另外,还有诸如劳动教育、法纪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等,都可以有机穿插在上述德育内容之中组织进行。
  
  二、德育方法的创新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简单地将对学生的教育,演化成一种被动地接受和程式化的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因此,我们要根据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扬弃和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1.努力拓宽德育工作领域
  学校德育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强调的是,应根据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和中等职校的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为此,要着重做好“五个吸引”的文章。一是政治吸引。即通过成立“一组两校”(党章学习小组和课余党校、业余团校),加强正面引导,营造浓厚的政治气氛,吸引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发展高中段学生入党,使学生有正确的政治信仰。二是爱心吸引。即通过发动师生、校友捐款、捐物,设立“爱心基金”,开展帮困扶贫,使受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受人帮助的温暖,也使捐赠学生体会到无私奉献的快乐。三是教学吸引。即在增添专业设备,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学生实训机会的同时,要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从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角度,奉送教学精品,构建民主、赞赏、引导、合作的师生关系,力求做到寓德于教,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和德的熏陶。四是环境吸引。即创建优美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赋予艺术雕塑、文化景点、警言语录等环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内涵,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学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五是活动吸引。通过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体育锻炼、影视观看、演讲朗诵、书画展览等,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采、情趣迷漫,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在这些具有一定特色的“吸引教育”中得到升华。
  2.积极实行德育导师制
  按照传统的眼光看,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骨干力量,但班主任因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每个学生长期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比较困难。实施德育导师制,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其目的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进一步落实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案教育。根据“自愿选择、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以识拓识”的原则,每个教师可担任3-5名学生的导师,从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指导,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德育管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有人在关心他、帮助他、引导他的发展,同时使每一个家长也感受到他的孩子在学校是能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的。学校政教处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对导师制的具体内容、操作办法及绩效评价等提出全面的实施意见,力求规范化和制度化。
  3.有效落实学生自治制度
  中学阶段是完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作为中等职校,应该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让他们学会自治、自理,提高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品行。如通过成立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对与自己有关的重大事情进行协商,尝试所有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和要求都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协商的形式来制定,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定你守”的被动局面,使学生觉得学校的制度和规定都是自己制定的,自己都必须严格遵守;通过设立“班主任助理”、实施“学生值星周”、“青年文明岗”以及创设“班级事务自治管委会”,让全体学生能民主、平等的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构建“学习自觉,纪律自治,生活自理,人格自重”的集体;通过成立班级“自律仲裁庭”,推行学生“自省”制度,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纪律、学习、生活的主人。
  4.全面构建学校德育网络
  德育教育要见成效,一要渗透到学习、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二要贯穿于校园、家庭、社区等各个场所。特别是部分职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家庭教育方法落后;与家长联系交流比较少;同时,少数职校学生交友不够慎重,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法律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德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中等职校来说,必须主动出击,构建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也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育人工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金云标,浙江诸暨市轻工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