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爱伦·坡诗歌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作者:潘 蕾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独具特色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坡在文学界的声誉一直不好,因为他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论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格格不入。其美学思想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迥然不同。分析爱伦·坡的文学评论,我们不难发现,坡对于诗歌的观点与唯美主义的思想非常相似。尽管唯美主义思潮出现的时间比坡所处的时代大约晚了半个世纪,但坡接受了那些同样也影响了唯美主义流派的哲学家和诗人的观点。他的“纯诗理论”,他对“想象”和“幻想”的强调,他对“印象”和“统一效果”的注重,他对诗歌的“原创性”和“音乐性”的兴趣等等,都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分表现出唯美主义的色彩。
  
  一、纯诗理论
  
  坡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创作的原理》中给诗歌下了个精确的定义:我不必再说,一首诗之所以配称为一首诗只是由于它可以使心灵得到升华,从而振奋人心。一首诗的价值是与其激动人心的程度成为正比的。所有的那种激动性和兴奋感,从心理上的必然性来说,都是短暂的。他在自己一部诗歌集的序中说到,诗歌与科学论文的区别就在于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愉悦感而非真理。诗歌只有获得这样的特性才能被称之为诗歌。坡认为,诗歌毫无目的,而诗人应该做的即在诗歌中创造和展现美。这些观点与唯美主义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纯粹的追求美感的宗旨如出一辙。
  坡的纯诗理论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他所解释的“美”与“真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坡对美的观点受到了康德的影响,而后者信奉的是纯粹的美。在康德的哲学中,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出现在艺术中的本身便具有美感的事物,另一种是经由其他事物美化了的事物。康德的唯美思想影响了大批文学评论家,他们吸收了康德的思想,并将它应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坡便是其中之一。在《诗歌原理》、《创作哲学》,以及他的一些文学评论和诗歌中,坡的纯粹美和纯诗歌的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创作哲学》中,坡这样表述美与诗歌的关系:“我是说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我以为那种既是最强烈,又是最激昂,最纯净的愉快感觉是在思考美的事物时产生的。”在《诗歌原理》中,他又是如此阐述自己的纯诗理论的:“如果让我们透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们立刻就会在那儿发现天下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比这首诗——这诗本身——崇高得多,庄严得多的创作,这首诗就是这样一首诗,如此而已,他没有其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写诗才写的。”他反对利用诗歌来进行教诲,认为诗歌没有任何实际目的。相似的是,唯美主义者认为诗人写诗的原因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并且只是为了从诗中获得美感。这与坡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同时,坡也吸收了柯勒律治的部分观点,把后者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纯意识,兴趣和道德。坡认为,兴趣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主导因素。他还特别指出了创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这与美之间的关系。他说,兴趣是评价诗歌时唯一应该考虑的东西。因此,他多次申明,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说教是很荒谬的。当时美国的主流观点认为诗歌的最终目的是表现真理。坡毫不迟疑的批判了这一观点。他在书中说,真理是与爱和美完全不同。我们在谈及真理时,应该使用严肃的语言;在面对科学时,我们应该冷静而温和;而讨论文学时,则应该热情、快乐!科学语言与诗歌的词藻是完全对立的。一首好诗应该能给读者带来美感,这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想象的。诗人应当在诗歌中表现出如同身处 天堂一般的乐趣,并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同身受。
  值得一提的是,坡在其文学评论中大写了每一个“美”(Beauty)的首字母,如同虔诚的信徒每次提及上帝(God)时会大写首字母一样。这暗示着,坡相信美,信仰美,如同他信仰上帝一般。在坡看来,诗歌必须是美的,而且这种美来自于纯粹的愉快感觉。艺术与诗歌中的美来源于他们自身,而并非来源于意识或真理。坡尤其欣赏柯勒律治的观点,认为诗人最重要的目的是追求激昂的感觉和兴趣。他始终相信诗歌是有韵律的美的创造。诗歌传达的信息和道德观念根本不重要。
  坡文学理论的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特色就是他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效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他所追求的是艺术的统一与和谐。他觉得作家理应在创作之初就预想好其作品的特定效果,并为实现这种效果来选择故事的内容和结局。坡还说,任何文学艺术都必须能一口气读完,否则现实社会的干预将会彻底毁坏掉作品效果的统一性。在他眼中任何的美都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坡强烈反对长诗,因为长诗无法保证诗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他说“长诗”本身就是一个很矛盾的。没有统一的印象,则不能引发最深刻的效果。史诗都是不完美艺术的产物,而太简短的诗歌亦无法给读者带来生动而深刻的印象。没有持续的努力,没有一定的长度,或者对目的的重复,读者永远无法从诗歌中获得足以震憾灵魂的感受。为了保证诗歌的美,同时又保持其强烈的效果,诗歌的长度应受到严格限制。
  
  二、实现“纯诗理论”的手段
  
  为了实现诗歌纯粹的美,以及诗歌的效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坡在自己的诗歌的创作中采用了如:想象,诗歌形式革新,诗歌音乐性以及诗歌忧郁性等多种手段。
  坡的对“想象”的理解来源于柯勒律治。柯勒律治说:“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拥有幻想,能拥有想象的才是真正的诗人。”这句话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坡对于诗歌和创作的观点。坡指出,想象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内在意思和其隐含意义的能力。坡指责科学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他在诗歌《阿尔阿拉夫》中宣称,诗人可以通过想象重塑被科学破坏的事物;通过想象,我们能立刻感受到事物内在的,隐秘的联系,感受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对应,感受到不同感官印象的混合,能捕捉无形的事物,探测事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在形式上,坡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原创性。他认为事物之间创造性的结合能产生不一样的美感。他不赞同所谓的“直觉”,认为把原创性仅仅理解成是灵感或是情感的冲击是不合适的。在坡看来,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应该是耐心与理解的结合。坡所说的原创性既包括形式也包括内容。他通常将神秘之处作为自己诗歌作品的背景,其内容也与他的前辈以及同时代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大相径庭。为了实现他所要求的统一效果,坡大胆革新了传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他觉得文学创作应该先确定形式,再根据形式确定内容。他把文学创作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精确的数学题解题过程。认为诗歌的艺术性不在于它表达出的内容,而在于它是如何表达的。
  坡强调韵律,认为诗歌就是“有韵律的美的创造”,“音乐是诗歌灵魂的完美表现”。诗情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音乐。坡的不少名诗都是原创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他通过革新诗歌表现形式来实现诗歌的音乐性。以《乌鸦》为例,他首先确定了这首诗以悲伤的基调,要充分激发读者的泪水。为此,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如押韵,限定诗的长度,确定诗的主题等来实现他预定的目标。
  《乌鸦》中的忧伤情绪同样也出现在坡的许多其它诗歌作品中。忧伤总伴随着死亡,特别是美女的死亡。这些逝去的美丽少女无一例外的才华横溢,对爱情忠贞不二。她们的死更能给读者带来深沉的伤感和遗憾。几乎坡所有的爱情诗描述都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对死去的女友或亲爱的妻子的怀念的忧伤情绪。男人沉浸在孤独和忧伤之中,悲切之深使得他甚至想掘开坟墓,与自己的爱人长眠在一起。坡认为,由死亡引发的忧伤是凄美的,而红颜美人的香消玉殒才是最美的。在她看来,忧伤不是诗歌的结局而是诗歌的目的。与当时其它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和作家不同的是,坡从不在充满想象的诗歌中穿插任何现实,以免削弱了由诗歌的忧郁感所引发的读者情感上的痛楚。他想创造的是一个超脱了现实的世界。
  
  三、结语
  
  坡的文论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纯诗理论。他强调诗歌的无目的性,崇尚艺术的纯粹之美。这些均使坡的美学观带有了浓重的唯美主义色彩。唯美主义思潮的出现在坡死后,加之坡的诗歌中也多少带有传统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把他说成是一名完全的唯美主义者似乎并不合适。然而他的观点和创作确实有很多与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无用论”等观点不谋而合之处。他将兴趣和美作为他创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把忧伤作为诗歌的主要情绪,给读者带去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使他们久久不能从诗歌中那凄切的、美的感受中醒过来。坡想要向读者展示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美感。通过诗歌的音乐性和原创性,坡给读者展现了他心目中纯粹的美,这也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而使读者感受到的。
  潘蕾,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