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对比分析

作者:王娇艳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奶奶一生80年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发表于1932年。艾米莉是福克纳塑造的骄傲又自卑、独立又依赖、倔强又软弱的复杂形象。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这两位悲剧人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分析
  
  1.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都是美国南方妇女,都具有根深蒂固的南方妇女观。
  南方的父权制和妇道观对她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回忆到六十年前被未婚夫乔治抛弃在新婚教堂。乔治对她的抛弃给韦瑟罗尔奶奶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和影响。她联想到被乔治抛弃的那一天,“整个世界脱底了,她眼前漆黑,浑身是汗,脚底是空的,四面的墙壁在倒下去”。以至于后来韦瑟罗尔奶奶都无法忘记和原谅他。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中,艾米莉的父亲是父权制的代表人物,是个在生前死后都掌握着她的命运、毁灭了她的一生的暴君。南方妇道观是“加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怪胎”,它像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一样束缚、压制、扭曲着广大妇女的灵魂。而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2.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在性格上都很倔强、固执。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开头写到:“她利索地从哈里医生的胖嘟嘟的小心谨慎的手指头上抽出手腕把被单拉到下巴那儿。这小鬼还应该穿短裤哪。居然鼻子上架着眼镜在这一带乡下行医?”这句话表达了老奶奶对医生的不满情绪。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中,第一部分写到,她曾拒绝纳税,镇长和参议员们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派出代表前去要求她纳税,但艾米莉在听完之后说道:“我在杰费逊镇无税纳。”第二部分讲到艾米莉的父亲死后,镇上的人准备帮忙料理后事,而艾米莉却说她的父亲没有死,也不让别人处理父亲的尸骨。拒绝纳税、抵抗臭气事件和执意与荷默交往反映出了艾米莉的倔强、固执。
  3.韦瑟罗尔和艾米莉都具有独立坚强的性格。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拒绝就医时,还坚持自己付钱,并且一生中孤身一人将四个孩子全部拉扯大。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这位没落的贵族千金小姐通过给镇上的小孩讲授陶器彩绘课来挣钱养活自己。这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的艾米莉反传统、重实用的一面。
  
  二、不同点分析
  
  在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身上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是她们也有很多不同点。
  1.韦瑟罗尔奶奶被凯瑟琳刻画成很乐观、勤劳、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而艾米莉却是性格扭曲,产生了可怕的心态,在众人眼里乖戾、弃世、残忍,同时又高傲。虽然韦瑟罗尔和艾米莉都曾经被情人所抛弃,但是情人的抛弃对她们在行为上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对待家人充满爱心和责任心,不畏艰难,在和约翰结婚后,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操持着家中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宜。老奶奶不仅吃苦耐劳,还很宽容。尽管六十年前被乔治抛弃,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最终原谅了他。而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艾米莉根本不把权威力量放在眼里。在被荷默抛弃后,她陷入了丧失理智的疯狂,用事前买来的砒霜杀死了他,又将其尸体置放于家中,与他同床而眠,达到同她长相厮守的目的。虽然一直在同命运进行着抗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2.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艾米莉的主要特点就是拒绝承认事物的变化。
  她的这种性格对她选择自己的命运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她写便条的是“用褪色的墨水,纤细流畅的笔体,写在一种古色古香的信纸上”。面对上门要税的官员,她坚持让他们去问萨特利斯上校(萨特利斯死去已经快十年了)。当她父亲死去后,她堵在门口坚持说她父亲没死,甚至连续三天都拒绝埋葬她的父亲,“她想要牢牢抓住那个夺去了她一切的人”。后来当荷默抛弃她时,她想尽办法留住他,当然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杀死他并和他的尸体相伴永远。艾米莉的这种性格一开始就注定她在爱情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冲突中,她最终逃脱不了当时南方守旧的道德思想,成了南方“纪念碑的牺牲品”。与之不同的是,韦瑟罗尔奶奶在临死前,上帝并未像她许诺的那样在她死前如约显灵,面对上帝的“背叛”,“她深深地叹了口气,伸直身子,吹灭了灯”。绝望中的她第一次发现,活生生的她才是一切力量,是战胜一切悲苦不幸的力量。她能战胜这一切的悲苦与不幸,正是靠一种强大的力量的支撑,这种力量就是她自己的生命所释放出来的。这篇小说结尾描写韦瑟罗尔奶奶超然面对死亡,突出了主题思想。所以艾米莉和韦瑟罗尔最大的性格不同点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悲剧性结局。
  
  三、结语
  
  通过对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的对比分析,她们作为美国南方社会的典型妇女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虽然都有悲惨遭遇,但是她们在性格上的不同点造成了她们不同的人生悲剧,从而突出了两篇小说不同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邓绪新.英语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
  [2]吴良红.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的意识流写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92,399.
  [4]凯瑟琳·安·波特,鹿金等译.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王娇艳,女,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