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课文中的“鸟”
作者:周美珍
一、思亲鸟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是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重大主题之一。南宋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许多思念亡夫的佳作,其间“雁”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一剪梅》中诗人写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抬眼望天,大雁哀鸣,可曾带来丈夫音讯的锦书,离情别绪,思夫之苦,尽在不言中。另一首《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回想起与丈夫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恩爱、欢愉啊!如今作为两人爱情见证的大雁却成了伤心的引子,作者寄情大雁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一片痴情和无限怀念之情,可谓触景生情,悲愁交加,不能自已。
二、理想鸟
庄子在《消遥游》中用抟扶摇直上九千里的鲲鹏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朝着南海,振翅高飞,面对蜩与鸠的嘲笑,它认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只不过是“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罢了。革命领袖毛泽东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豪情万丈,诗兴大发,写下了激昂向上的《沁园春·长沙》,作者用翱翔长空的“鹰”来表明心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表现诗人要在新时代的蓝天上,像搏击长空的雄鹰,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三、爱情鸟
《诗经》中《关雎》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关关鸠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将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用“鸠雎”来比拟,表现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心声;鸳鸯自古被视为真挚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死后化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传说中的荆棘鸟的歌唱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也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自己新解:“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子也是人来做,对人世间真挚的爱情也应该享有平等追求的权利。还有的诗人用“鹧鸪”来表达相思之情,如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女主人公衣服上用金线绣的成双成对的鹧鸪,仿佛也在向人们述说着想思之情。
四、悲情鸟
李商隐的《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的故事世人皆知。传说古代蜀帝杜宇(望帝)传位后,归隐深山,化作杜鹃鸟,每年二月杜鹃花开时日夜啼叫,直至血染杜鹃花,是催农人春耕,还是抒发满腔的怨恨与寂寞呢?正如“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李白在《蜀道难》中也写道:“又闻子规啼夜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里“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夜月”烘托了凄清的气氛,从而渲染了蜀道危乎高哉、难以逾越的景象。
五、恐怖鸟
北宋文学家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的成因,亲临绝壁实地考察,他不拘成说,不畏险阻,泛舟绝壁之下,在《石钟山记》里写道:“……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描绘了阴森恐怖、惊心动魄的景象,特别是“鹳鹤”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更使人战栗不已,渲染了一种恐怖肃杀的氛围。
……
总之,飞翔在课文中的鸟,已深深烙上作者的思想印痕,带上作者一定的主观色彩。作者以“鸟”为介质,表达了特定的思想内涵,给读者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美的遐思。
周美珍,福建清流职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