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说说诗词里的“绿蜡”

作者:张 波




  写诗重意象,而意象重新奇。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载了宋诗人梅尧臣的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在这里,梅尧臣对诗歌的写景,抒情提出了一个标准,也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写得使读者亲自看到的一般;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含蓄在形象里,让读者通过形象去领会。
  早春的芭蕉,刚从料峭的春寒中苏醒,卷成烛状的蕉心,在春寒中闪烁着生命的绿色,对未展芭蕉不论是从外在形状,还是从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并在求形似的基础上,追求诗家语中的“神韵”与“格调”,那就要“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唐代诗人钱珝在他的《未展芭蕉》一诗中就展现他的匠心独具,以及独特、新颖的意象: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是大历十才子钱起的孙子,《全唐诗》中录其诗有一卷,进士及第后在唐昭宗乾宁初年官至中书舍人。他在唐诗汪洋大海中所占的地位是微乎其微的,诗名没有祖上钱起的名声大。但他的这首《未展芭蕉》却以新颖的意象组合,含而不露的抒情方式,巧妙而动人的设喻而被后人传诵着,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这样说:“世间一切皆诗也。”芭蕉也是古今诗人常歌常咏的对象,而大多诗人都着重描绘初夏的芭蕉,那时芭蕉其叶宽阔,绿意沁人,于是北宋词人蒋捷便有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对初春时刚刚复苏的芭蕉的描绘,却是钱珝高人一筹。他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蜡烛的形状与卷成烛状的芭蕉形状相似,可能这也并不新颖,而钱珝却在烛前著一“绿”字,红亮的蜡烛在这里成了“绿蜡”,立刻便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产生了碧绿凝脂的美丽联想。用“绿蜡”来写初春的芭蕉,而且赋予一个“冷”字,既有早春的寒意,又写出了芭蕉蓬勃的生命力,情景交融地写出了芭蕉如翠绿凝脂形象,接着辅以“芳心犹卷怯春寒”这样的诗句,立刻在读者眼前出现了一个在料峭的春寒中亭亭玉立、情意绵绵的少女形象。又表现出这位少女将无尽的心事藏于心底的娇羞之态,真正做到了意新语工,无怪乎后人对此赞叹不已呢!
  《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贾元春在归省之夜让贾府诸钗题写匾额并赋诗一首。宝玉在做“怡红院”一首时,写了这样一句诗:“绿玉春犹卷。”宝钗让宝玉把“绿玉”改动一字。宝玉一时无从下笔。宝钗笑道:“你只把‘玉’改作‘蜡’字就是了。”接着又说:“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却忘了不成?”宝玉听后,不觉洞开心臆。薛宝钗所说的“绿蜡”的典故就出自钱珝的《未展芭蕉》,可见钱珝的这个“绿蜡”意象影响之深远。
  张波,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