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失街亭》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韩贤克 崔宏伟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要在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基于创新教学理念,设计《失街亭》一课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失街亭》,我让学生自己组成剧组,自导、自演,力求使知识点操练和语文学科的培养情感、提高审美情趣相结合,以改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功能,发挥古代优秀作品特有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片想象创造的天空。
  2.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制造成功情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提问,或新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如我在布置《失街亭》预习时,我故意说,“我是女生,喜欢《红楼梦》,红楼梦我讲得头头是道,你们班男生多,男生喜欢《三国演义》,你们来讲,你们来解决我的疑问,怎么样?”,男孩子们大声说,“行,没问题”。果然,再上课,他们很兴奋,尤其是几个平时调皮的男生竟也查阅了不少资料,侃侃而谈。学生的成功感使课堂有了活力和生命力。
  3.强化人际互动,突出探究式教学。学生同伴群体若能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结构突出学生个体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如我让四个小组各分析一到两个问题,分头行动,搜集资料,看哪一组分析问题更有理有据;再各表演一个情节看哪一组更善于表情达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在探索中使学生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与教学目标的定位
  
  《失街亭》是高中第四册古典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故事大多知道一二的特点,以“战争与人”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文学鉴赏引入阅读,领略失街亭渲染的历史情绪、战争情愫和英雄情结,使学生的视野不滞留于具体事件,而能全景鸟瞰战争风云。于是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自读、复述、图示、评点、讨论实现两个目标:一、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通过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突出诸葛亮和马谡的人物形象(知识目标);二、认识街亭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失街亭对于蜀国的政治影响,进一步赏析古代战争与人的关系(智能目标)。第二课时,通过写作剧本、分人物表演,培养学生鉴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写作意识和情感体验(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这样,既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口才得到锻炼,又使学生受到人文思想教育,也达到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整合。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
  
  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构建教学方式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使用成为必然。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因素,我搜集了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战争形势图,制作幻灯片,剪辑电视剧画面、人物图像,适时展示给学生,与课本交相辉映,教学效益事半功倍。教师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给阅读方法,指出阅读途径,训练自学能力,并及时给予鼓励、赞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辨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创见性,张扬其标新立异,力图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吕叔湘先生言简意赅地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通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的结合运用,使学生达到会读、会审美、会模仿、会多角度剖析事物;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使学生领悟古代佳作名篇中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文美;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组织,使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信息,研究性学习,能协作互动,我想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韩贤克,崔宏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