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黄国桢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一发表,就在亿万人民中传诵,无不为我们战士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所感动。从此,“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中朝两国的人民把它写在慰问信上,印在毛巾和茶缸上,敬献给前线的志愿军战士。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崇高的称呼反映了中朝人民的心声,也深深地鼓舞着我们的战士奋不顾身地战斗,在那个年代确实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它的产生不光鼓舞战士英勇杀敌,就是祖国的人民也在它的激励下忘我地劳动。
  一篇三千多字的通讯,为什么能产生这样深广的影响,具有这样动人心魄的力量呢?
  首先是作者成功的选择了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
  本来,朝鲜前线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是举不胜举,可作者却精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件事:表现战士英勇无畏的意志,体现战士们淳朴可爱的情怀,展现战士崇高美丽的内心世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有力地表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意义深长的主题。
  让我们就从这三个事例的描述来探索一下作品成功的原因吧。
  作者叙述的第一个故事是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一次战斗——松骨峰战斗。
  他只用很少的笔墨交代了这场阻击战的环境和形势,接着就具体地描写了这场壮烈搏斗的经过,作者用敌人的疯狂、拼死争夺,来反衬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看,“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我们的战士固守阵地,以少胜多,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使敌人的尸体像谷个子似地堆满在山前,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下,飞机投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可我们的勇士们怎么样了呢?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气概,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啊!写到这儿,似乎故事已经写完了,但作者却并未就此停笔,而是以沉重,缓慢的笔调描绘一幅战后的景象,如雕塑一般再现了当时勇士们与敌搏杀的英姿。这里有全景的描写:“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也有局部的特写“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看着这一尊尊英雄的塑像,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烈士们最后搏斗的壮烈场面,心头油然产生一种无限的敬仰之情。
  作者善于描写,也长于抒情,就在读者最为动情的时刻,作者又用庄严肃穆的语调,详尽地记下英雄们的名字,读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眼中滚着一串串的热泪,心中自然而然的矗立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
  如果说松骨峰战斗的故事,写出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塑造了战场上英雄的群雕。那么,作者所选择的第二个事例……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则展示了志愿军战士淳朴的心灵,表现了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爱憎是那样的分明。
  战士们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奋不顾身拯救朝鲜人民的事迹在朝鲜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是描写的高手,写来自然不落俗套,他把越着越烈的火势,小孩哇哇的哭声,同马玉祥朴实的心理活动,果断的行动糅和在一起,写得波澜迭起,有声有色。在故事的紧要关头,作者灵活地转换叙述的人称,让马玉祥自己来描述当时情景,剖析人物自身的思想感情,显得格外的真切感人。写“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小孩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的时候,我们的战士马玉祥是怎么想的呢?他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的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马玉祥这样想着,就立即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再看他救出小孩以后那朴实深厚的感情。“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想到这,马玉祥“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读者从这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的描述里,不仅仅是看到战士在浓烟烈火中的身影,更重要的是触摸到了我们的战士那淳朴的心灵,丰富细腻的感情。我们的战士杀敌是那样的勇敢,救人是那样的善良和淳朴,他们确实如秋天田野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在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心比火还要红,他们的感情比火还要热。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所选择的第三个事例,只不过是和一个普通的战士在防空洞里的日常谈话,但由于作者对战士的深切了解,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透过看似寻常的促膝谈心,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我们战士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灵魂。
  谈话是从战士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艰苦生活说起的,作者只写了同战士的三次问答。“你不觉得苦吗?”战士笑了笑说:“怎么不觉得,不过咱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有关吃雪和蹲防空洞的谈话,寥寥数语,就体现了战士们的苦乐观和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你想不想祖国呀?”第二个问题战士的回答更直率:“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交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回答呢?”这种质朴无华的内心剖白,真实的表现了我们的战士深厚的国际主义感情,他们已将这种感情融化在自己具体的行动当中,变成一种责任和义务。
  “你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战士第三次回答,更富有个性特点,我们仿佛看到他深思的面容,腼腆的神态,谦逊的胸怀。你看,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终于说出了心底的隐秘。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东西……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战士们想念祖国,但却不愿在完成祖国人民交给的任务之前回到祖国,他们要戴着朝鲜解放纪念章,去向祖国人民汇报,这是多么强烈的革命荣誉心啊!质朴而感人。
  诚如作者所说,“用不着多举例,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一种怎样的人”。这三个事例看似单个,但却能使读者对战士的认识一步步的深入,三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比一个壮烈,但却一个比一个感人。英雄连的悲壮场面勾勒了一群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后两个故事则十分生动的描绘了他们纯洁、高尚、美丽、宽广的心灵。
  这篇通讯动人心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善于以情感人,他把自己放纵奔流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巧妙的注入到读者的心田,激起层层的浪花,使读者的感情同战士,同作者的感情一起奔流,汇成一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滚滚洪流。在这篇通讯里面,充满着劳动人民的人情味和无产阶级的人性美,这正是作品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那些真情实感的描写才是战士们最本质的东西,是最使读者动情、感奋的地方。
  这篇通讯让人感动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写作技巧的运用。作者用娓娓动听的谈心形式,贴近读者,引导读者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向前”“奔流”。在讲完一件感人的事例之后,亲切地呼唤读者,发出声声地扣问,反复拨动读者的心弦,启发深思:“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情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可爱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这一系列的设问的运用无疑起到了层层推进,加深认识共鸣的作用。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运用排比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梨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呢”?无用多言,正如作者所说:“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有什么品质,他们是……”“优秀之花”,“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长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掩卷长思,读者这些情意真挚,音韵铿锵,气势磅礴,明丽流畅的抒情句,心中油然而生出与作者共同的赞叹。是的,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黄国桢,男,教师,现居河南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