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天净沙·秋思》细读
作者:祁春潮
这首小令写一个作客人在旅途、浪迹天涯的感受。作家选取了几个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将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画面,将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无端的悲伤和无尽的思绪烘托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十八个字九个名词,九个镜头,没有一个动词作支撑。每句将三种景物合成一组,三组共九种景物。单从字面上看,这九种景物之间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后两句,即通过一个旅人的眼睛,通过他的思想感情的奔涌渲泻,用意象叠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妙合无垠地将九种景物极和谐地组织在秋天的夕阳之下,而秋天的旅思羁愁则通过景物自然呈现,能使人联想无穷。
尤其是首句三个词,扑面而来,使景象尽收眼帘,立即将读者带进一个荒凉冷寂的境界:几株秃树兀立在旷野上,抖瑟在略带寒意的秋风之中;树身缠上几道枯败的藤蔓;而天空中,暮鸦阵阵南飞。由枯藤老树感到秋深岁暮;由乌鸦归林,更感到飘泊无依,有家归不得,引起更多地感慨和内心的悲哀。这种凄清的景象笼罩全篇,不由使人产生一种悲凉抑郁的感觉。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从字面上看,似乎峰回路转,与首句所写景观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小桥流水,绿树掩映,风景幽静,而安居其间的人家庭院深深,显得非常安逸、悠闲。比起自己飘泊天涯、奔波不定来,更引起羁旅之苦。而别人一家团聚,更引起自己强烈的思乡归家之情。自己不也是有一家老小吗?魂牵梦萦的故居或故乡不也是这样的小桥流水吗?然而对于自己,这却是旅途,是天涯,其心情的凄戚怅惘是难以言喻的。
由于前两句对景物和气氛的浓重渲染,因而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就显得承上启下,前后连贯。读者对“古道”的印象就因此感觉具体、真切,不致流于空泛。“古道西风瘦马”,既不是“冠盖满京华”的长安道上,也不是“轻裘肥马”的得意景象,而只是在西风中冷落的古道上,独自骑着一匹瘦马旅行。连胯下的坐骑都累得羸瘦,其长途跋涉飘泊,旅途劳顿就可想而知了。这不但写出景色的萧条,无情的凄楚,同时暗示了这个旅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为什么在这黄昏的秋郊还在奔走着的原因。由古道更想到古往今来多少旅人们的生活和感情,由自己推想到古人,由个人推想到许多同样情况的人,感情更深刻,更广阔,感慨不由更多了。
第四句“夕阳西下”,写时间愈来愈晚了;结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题旨,情景交融。古道上的景象空旷辽阔,凄清灰暗,而时间又值黄昏,这就更使画面迷漫着阴冷的气氛和灰暗的色彩。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这种气氛下,独自骑着瘦马,满腹忧愁地奔波在伸向远方的古道上,这就形象地突现了“秋思”这一题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首小令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在画面显示的空间和时间上,能巧妙地把有限和无限结合起来,使人有“尺幅千里”“感同身受”、“浮想联翩”的感受。
请再回过头来看,前三句九种景物,既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又有其普遍性。试想,在当年的荒村古道上,,这种满目萧瑟、一片凄凉的情景不是比比皆是吗?这位“天涯沦落人”漂泊在他乡异域,想来已非一日,所经已非一处,此后,他要漂泊到何时,要行经哪些地方,更是难以预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驰骋想象的空间。
纵观这篇典范性作品的全篇,由于化景为情,情从景出,由于画面上所显示的景象、人物、情感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能唤起读者直接的、间接的某些生活感受,因而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思想情感上强烈的感染和共鸣。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赞。
祁春潮,教师,现居甘肃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