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自主阅读的指导理论
作者:孙艳花 韩冬梅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自主阅读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得出,阅读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阅读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式方法的过程。这些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以及其他学习工具),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阅读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他们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师不再是阅读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而成为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教师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概括地说,阅读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展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思考策略,主动地构建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而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侧重于研究如何教,而很少注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表征和组织。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自主阅读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追求人的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如在阅读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体,读什么,怎样读,读得怎样,都应由阅读者自由讨论决定。人本主义教育倡导非指导性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东西。教学内容上,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马斯洛指出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直接地用新鲜的目光检验现实,而不是只研究别人的实践结果,因为经验是不可由别人代为获取的。因而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自主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三、发展心理学与自主阅读教学
高中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为自主阅读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
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都已趋于成熟和稳定,他们的思维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善,这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自主方式的前提条件。
(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与自主阅读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可概括为假设性、预计性、内省性三个方面。这三个特点是其顺利、高效完成自主阅读的优越条件。
假设性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根据文本独立提出有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的关键。
思维预计性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这一思维特点对于自主阅读尤其重要。思维具备了这一特点,可使学生在拟定课文的阅读目标、课时计划、采用学习策略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巩固上更切合自身的实际、符合课文的要求及特点。
对思维活动的自我调节,是思维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更加明显化,这就使其思维活动具有内省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一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判断更明确,并能够根据情况做及时的调整。自主阅读中学生的自我监控伴随这个阅读过程,监控能力的强弱是学生自主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高中生在这方面优于初中生,所以,在高中实行自主阅读更加可行。
(2)高中生辩证思维发展与自主阅读
高中生辩证思维也获得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高中生的抽象与具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由于高中生经常要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重要的科学理论,使其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就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过程,这是辩证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而且,高中生在实践与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一般和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并逐步发展着那种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在阅读文本时更能全面地、整体地把握文章,更能深入地解读文本。这是其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的优越条件。
(3)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是提高自主阅读效果的有效因素
高中阶段,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特别是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的能力才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趋深刻,这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行自主阅读的前提。有了较强的自我评价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主动地、不断地分析自己的阅读策略、阅读效率,监控自己的学习态度,并做及时的调整。同时,能对影响自主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给予排除,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4.现代阅读学与自主阅读教学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层次。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同时,这一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如认知、感受、记忆、联想、想象及各种情感体验等,因而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教师的辅导下,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新的体验,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5.现代认知心理学与自主阅读教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负载着作者显露的或隐藏的见解、意愿,阅读时这些见解、意愿影响读者这一主体,而主体同时又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阅读就是一个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按照这一理论的解释,阅读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而最终目的则又是改变、调整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其阅读水平。改变调整后,学生再从新的认知结构出发,开始新的阅读。如此不断循环,阅读没有终极,提高也没有止境。
中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在阅读时能够自动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加工,使其与原有知识同化,丰富补充原有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新信息,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理解的,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者借助各种外在条件改变、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去顺应阅读的材料。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一个文本,由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实行自主阅读。
基于上述理论,本人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学会获取和整合信息,学会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学校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且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来筛选信息,学会自主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中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划分单元,每个单元都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学时,学生可通过对讲读课文的学习,形成一定的阅读图式和学习策略,这样,教师就可利用自读课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孙艳花,韩冬梅,黑龙江省佳木斯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