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如何实施自主阅读

作者:付春桃




  按照新课程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是学生解读文本的帮助者,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将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自主阅读的本质特点是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学生自主地读书、解读、鉴赏、批判、感悟、创造的结果。
  1.自主读书、解读:学生有真正直接感知文章原作的自主认读权。通过浏览、详读、诵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产生初步印象,而不是对原作还没进行阅读就被老师的各种评价和问题弄得不知所云。
  学生有凭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自主理解权。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文章主旨、写作技巧等,都能在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自然产生阅读期待,而如果教师提前作出结论,大多学生在“不劳而获”的同时会选择“不思考”,导致怕解读并滋生懒惰情绪,在阅读时只会听之任之。
  2.自主鉴赏、批判: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具体感受,获得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获得审美愉悦是人们进行阅读活动的动机之一,筛选编入课本以及优秀的课外阅读精品文章应该让学生得到审美享受,让学生获得是非美丑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鉴赏冲动。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自己更睿智的感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很多学生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就会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审美愉悦被教师的强行灌输所替代。
  在进行深入作品、贴近作品的阅读之后还要进行自主评判式的阅读,它要求学生跳出作品,对文章的是非美丑作出客观、不杂情感的理智评判,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出的评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评判阅读。
  3.自主感悟、创造:学生借助自己的知识积累,由课文内容生发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经验心得,使其终身受益,显然这也是阅读的目的所在。另外,学生由阅读原作产生要表达、要行动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就演变为积极的自主创造。比如写下生动的感受、主动找同学和老师交流。这种由好读书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当然是所有人所期待的。
  因此,不管教师对文本理解得多深多透,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更不能肢解文章,靠做题进行阅读教学,要拿出办法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挤时间自主阅读,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实施自主阅读,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尤其是中学生,智力心理正处在人生的上升期,差不多掌握了语文阅读的知识、技法,欠缺的只是更广博一点的视野、更精深一点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教师不应该去主导,而应该是帮助引导,不要什么都替学生做,而是要去做学生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还难以做到的事,比如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
  除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课外阅读材料方面,时下有哪些精妙时文、新版图书,教师心中要有数,要能开出书目;学生之间、班级、年级之间对阅读材料要进行交流,有些什么值得导入教学的文章,教师要及时搜寻。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一学期如何自主完成预习、讨论、交流、训练的高效路径,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虽为自主阅读,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起小组阅读学习系统——要设立负责同学,要有专人记录,组内成员轮流做主持人,保证组内自主阅读的完成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学生间要彼此纠正错误,相互补充,使观点更精细。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和知识水平相近,学生与学生在交流中最放松,最能形成真正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交换思想,激发创新,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更多地领略他人的精神世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教师要透彻了解、充分预测各个小组不同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当学生遇到障碍、茫然无措时,作为引路人的老师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积累予以帮助,保证学生的阅读是自主且高效的。教师还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避免自主阅读走形式化,要不断探索、建立让学生自主管理的结构。
  总之,在教学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为学生自主阅读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
  付春桃,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