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阅读教学与人格构建

作者:梁亚芹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个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多种因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在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中,构建起他们完美的人格。
  一、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充分认识到“尊重阅读个性,加强人格熏陶”的重要性。
  改革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一中心,应该让学生真正有味地读书,享受其中的乐趣,引导并发展好他们的个性潜能。不宜“惟师独尊”,或设计一个教学的“陷坑”,最终以“俘获”而倍感教学的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要充分意识并把握好师生的角色及其在教学中的转变与互动。教师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认知、发现、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健康个性、美好情感的熏陶者。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要激励、珍视学生的独特体念,鼓励并赞赏学生的标新立异。同时,要有颗宽容之心,对学生的质疑、争辩、“节外生枝”要宽容。更要注意克服教师主观审判式的评价,维护好学生的思维和阅读个性的活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探索交流中使自己的认知得以充实、补正。另外,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在思想上还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教学风格具有个性化。要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使课堂富有特色和艺术氛围。如果这样的话,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即完美的人格构建,怎不有望得以提升呢?
  二、注意选择并实施好能张扬学生阅读个性的教学策略。
  1.整体感知,寻找话题,实现“对话”。学生在阅读情景的激发、驱使下,主动而有预见地阅读课文,具有内容的探知性,情感的迫切性,经验的差异性,答题的兴趣性等特点。因而,建立在这些特点之上的自主学习是最能张扬学生阅读个性的。于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体验感知课文,理解并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然后,组织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感知的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由于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他们认识探究上的差异性。他们对话题的看法、结论不尽相同:有的片面,有的则全面;有的表象,有的则生动,甚至面对新问题、新领域,难以理解而感到困惑。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弥足珍视这些差异性,让他们充分地进行交流、辩论,直至达成理解与情感上的相互认可。
  在交流中进行充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新旧知识、生活认知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样,也只有在辩论交流中实现相互认可,才能进一步体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欣赏自我,也随之得以提升健康的人格情感!
  2.设计并应用好阅读中的探究性问题。为让学生阅读更充分、更深入、更具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应具有个体的张扬性,答案避免唯一性,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学生可用个体的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探究。探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认知做更深层的思考、研究的疑点。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会达成共识:决不是凭自己粗知课文或已有的认知一下子所能感知得到的,需要学生精心评析,认真思考,乃至查阅相关资料才能有所深刻认识的问题。
  3.注意个性积累,强化读写链接,让学生心灵飞扬。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在内容情感上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共鸣,有所感悟。教师应据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动机与主观能动性上鼓励学生捕捉学习信息,让学生多积累,多品悟,多表达,并把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将个性阅读导向深入,而且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颤动。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仿写,这里应更关注学习的积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生用自己的笔与作者、文本、生活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展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可以说,这就是实现“个性写真”的建构。
  因此,“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以构建完美的人格”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我们只有顺应时代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寻并把握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张扬起学生阅读的个性,建构好学生完美的人格。
  梁亚芹,教师,现居河北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