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黎明




  阅读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
  首先,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巧妙引导、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即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迫切地、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我先设置了阅读时应思考的问题,并在导语里设置悬念:鲁迅先生一生中最崇敬的老师有三个,一个是寿镜吾先生,一个是章太炎,另外一个让他难忘的尊师是一个日本人,这位日本先生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由于在学生心目中“残忍、冷酷”是日本人的代名词,学生一听有这样一位先生,便急于解开疑团,于是便带着探究的好奇心去寻求答案了,这样,学生就自然进入思维状态了。
  其次,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要讲求阅读效率,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茅盾先生提出的“鸟瞰——精读——吸收”法、叶圣陶先生的“了解——批评——接受”法等。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在较短时间内从教材或文章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掌握关键词、关键句,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之后便可带问题阅读,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力争消化所吸收的信息,提高读书质量,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因为善于质疑,是掌握读书的金钥匙,它既能帮助学生解决深层疑难,又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此外还要多引导学生查询、交流、探讨问题,互教互学。我在教《背影》一文时进行了阅读教学,简述如下:
  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经历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全身心地走进文本。
  弄清课文大意,理解军阀混战、百姓背井离乡的社会背景。
  结合课后问题详读文章,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产生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做读书笔记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自由诵读,积累言语结构及情感表达技巧,酝酿感情。
  品读迁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熟读背诵,互助互学,探究问题。如探究文中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读了《背影》,想想你们终日劳累的父母,你们应该怎样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学生在发言时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并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感激之情。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就能做到读有所得。通过反复不断地操练,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步将技能内化为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督促,发现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阅读、掌握了阅读方法,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自我反省评价,评价内容可设定为:“我达到阅读目的了吗?”“我在阅读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是否掌握了今天的阅读方法?”等。教师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以督促学生进行认真有效的阅读。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品读富有文化内涵的读物,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文章不一定就是教材所编课文,引导学生多读有益课外读物,并在推介读物时分清美丑、善恶,多推荐名人传记、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论著等,让学生进行高品位、高层次的阅读。正如余秋雨所说:“必须推进阅读的速度和广度,加快更换精读对象的频率,我们的行李中如果长久地只有那一两本书,那么,我们的人生旅程很快会枯窘。”此外还有必要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则定期检查阅读情况,而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做学习的主人。
  王黎明,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