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基础学段作文的批改艺术

作者:何敏深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练笔、修改的习惯外,作文后的教师批改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写批语的教师往往是“小作家”的第一个阅览者,甚至有可能成为此文唯一的读者。另外,学生也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所以做好作文批改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乃至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既然这项工作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作文批改工作,来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呢?
  
  一、批改时间要及时
  
  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一种情感意识。作为学生也是不例外的,当他们将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后,一种成就感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这种强烈的欲望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淡。倘若老师此时将作文及时批改并发放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同学满足心理需要,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使他们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写得不好的同学则会明白自己的缺点,经老师的点拨后,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让学生于困惑迷惘之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修改后的作文,老师应随时批改,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及时满足,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地思维活动,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创造性过程。学生为之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即便是水平有限,其中也凝聚了学生不少的心思。所以,教师能否及时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适当的评价,学生就会从内心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肯定,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长时间不理不睬,不进行合理的评价,就会给学生带来“石沉大海”之感,会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受到抑制,大大挫伤了孩子进行习作的积极性。试想,孩子对此一旦失去了兴趣,又何谈学生的提高和创新呢?
  因此,及时批改作文并反馈批改结果,能使评价的激励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批改语言要多样化
  
  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心理。作文批改的语言不要总是老调重谈,变着花样去批改作文,既更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起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教师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与其煞费苦心的去挑毛病,不如仔细找一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教师的批改也应着重这一“靓”点,而不是其它的几个缺点。这并不是“以偏概全”,无数事实表明,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作文同样也是一个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可以写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风格。所以,教师要多方位、全方面地批改学生的作品。如果教师单从语言文字、作文材料、文体结构等方面笼统地进行批语,甚至是千篇一律,全都是老话、套话,这样的批语对学生写作文就失去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使批语的作用大打折扣了。
  3.批改的方式要灵活。全批全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一篇作文很不容易,他们急切地期盼着老师的评语,如果我们因为时间紧而不作批改,他们会非常失望,对下一次的作文也会失去兴趣,以后作文往往就敷衍了事了,所以笔者认为作文的全批全改是必要的。另外,全批全改可以使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全面地认识,以便为个别辅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4.精批细改,讲求实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精批细改并非一件易事,但如果我们只求数量,作文批改便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作文批改上不可过分地追求数量,而是讲求实效性。抓准问题之后,该指出问题的指出问题,该精批的精批。值得修改的作文,一定要精批细改,指导到位,笔者认为,哪怕是学生们有一点点的收获,我们的作文批改就有了实效,我们就没有做无用功。
  5.指导方法,学生互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互批时应授之以法,只有方法正确,作文批改才有实效。
  作文批改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局限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只有多元的批改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思绪更丰富,作文更精彩。
  何敏深,教师,现居河北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