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作文中的思维培养
作者:贺传庆
话题,也就是谈话的中心,由概念或命题构成,包含多个层面。剖析话题就是从分析话题的意义入手,分析话题的上一层面是什么,平行层面是什么,话题之下还有多少子话题,保证学生切题。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写作。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引导学生以“忘与不忘”为中心,联想以下几个问题:话题的意义层面是什么?话题的平行层面是什么?话题的上一层面是什么?话题的下一层面是什么?
通过思考,我们发现:话题的意义是“忘记与不忘记”,二者在内容上是一一对应的;话题的上一层面是记忆;话题的平行层面是“记与不记”;话题的下一层面内涵丰富,应引导学生广泛展开联想。
这些忘与不忘,或统一到做人必备的道德修养上,或统一到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上,或统一到对国家民族振兴的责任上,或统一到对生活的正确态度上,大大丰富了话题的内涵,拓展了写作内容,活跃了写作思路。
分析话题作文的层面意义,用的是关系联想。排除与话题关系远的概念,选择与话题近的意义,这就做到了切题;分析话题的子话题,分析话题所涉及的内容,运用的是相似联想。如此一来,打开了思路,使学生明确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表现话题。
二、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例子,学生“学”的范本。现行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就是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从课本中寻求尽可能多的素材,以利于他们拓展思路,寻求最佳的立意角度,写出有创意有见地的文章来。
还以“忘与不忘”为例。其实这一话题不仅可以体现在人的品质上,还可以体现在某一具体的人物或事件上。例如:
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海伦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这些人物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但无论如何,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忘与不忘的统一。这就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拓展阅读,搜索阅读信息。
如前所言,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由话题辐射开去,可以衍生出许多子话题。这些话题可能是教材涉及的,也可能是教材没有涉及过的。教师不要满足于教材上已经有的,要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书籍和文章,从中搜寻有关信息。
在读过的作品中,有哪些涉及到了话题?如果涉及到了,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是为话题提供素材还是对话题加以解释,或者对话题从不同侧面阐释?回顾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由发言,尽可能的多列举。这样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提醒,学生的思路自然会活跃起来。
四、面向生活,搜寻材料。
要引导学生以周围生活为半径,带着写作话题,去搜寻有关实例,关注有关事件,认识有关人物,思索有关哲理,提升有关境界,陶冶有关情操。就上述话题,可以举出很多:
非典时期生死存亡之际,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忘掉的是个人安危,不忘的是战胜“非典”,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掉的是个人的安逸与享乐,不忘的是打匪除恶,保一方平安。
大连公交司机行车途中心脏病发作,忘记的是自己生命垂危,不忘的是采取措施靠边停车,以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这些实例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新闻报道。这些与话题有密切联系,在性质上又和话题接近的人和事物,是学生必须关注的。写作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深入思考,可以丰富他们的作品内容。
作文教学说到底主要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教学,依据上文的论述,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一定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思维水平提上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成绩。
贺传庆,教师,现居山东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