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苟红明




  近几年来,新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农村仍然存在一种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我大胆尝试了以下对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课文里找作文教材
  
  教学作文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实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教师对每学期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指导写作,选择恰当、典型的课文作写作例文、仿写的对象,可根据所选课文的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怎样开头、结尾,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样课文就成为作文教学的好教材了,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二)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和讲评的实效
  
  农村作文教学大都采用“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的教学模式,由于反馈周期太长,学生在教师批改和讲评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当次作文起不到调控作用,另外这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不仅激不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佳。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师生共赏共评”提高讲评实效是出路。学生作文刚结束,还处在写作的思维状态中,此时,其作文立即得到评判,使其能迅速调整原来的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思路,并及时修改原作。实践证明:这种反馈越及时迅速,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三、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其一,为了解决学生“没话写”的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首先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农村生活场面记录下来。如种洋芋这一农活,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什么时间播种、锄草、施肥、收获,并且都详细记录下来。其次鼓励学生观察农村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速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并写成书面材料,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写作题材,还让学生在作文当中真切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生活素材,尽力拓宽学生的社会见识,积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为解决“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
  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如初三级学生在复习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通常不是恼于没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数事如何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这类文章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闻)物思人——联想回忆——睹(闻)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训练这一类记叙文时,大多数学生都懂得灵活运用教师教给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作相应的变通来布局。这个教给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会局限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相反,会更鼓励学生在学会写的基础上大胆变通、创造革新。
  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包括交流、搜集农村语言。其次教师要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并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再次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观察小日记,通过写小日记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同时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据传王安石先后换过“过”、“满”等字,最终才选定“绿”字。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
  苟红明,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