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龚建敏




  叶老曾经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过这样的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或当地方言就算了事。这种教法应该说有其实效性,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可文言文阅读教学到底采用哪种方法更好,这是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应该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必备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以及特殊的句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完全把精力投放在这些上面而忽视了文本本身的阅读,那就会使学生越学越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势必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明白:诵读不能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因其文体性质更离不开读,且要熟读成诵,这也许是《中学大纲》《高考考纲》里规定文言文及绝大部分课文需要背诵的原因。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古诗文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诵读,是对语言最直接地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是诵读的基本要求。诵读前,学生应学会使用工具书,对照课下注释,自行解决文本阅读中的障碍。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单元说明中明确提出:课本中无论是论史,还是叙史;无论是感慨人生,还是抒发个人情感的,都属文笔流畅、辞采斐然之笔,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自学诵读的习惯。诵读时,不能只满足于会背,或者是为了考试试卷中的名句填空,也应像古人那样“见义”,就是要由口入心,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作品。可以说,学生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很自然地把握住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及规律,文中包含的字词句及特殊句式也就会较顺畅地理解。
  当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学生做文言文题目最易丢分,这其实就说明了学生平时在文言文学习时只注重单纯记忆,头脑中的知识是零碎的,是一些毫不相关的知识的堆砌,因此养成诵读的习惯,对培养语感,积累知识,理解文本主旨都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让教师做到:文本分析不能废。
  
  可以说,当前中学课堂上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字、句的理解与落实,且在字、句落实的同时穿插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的讲解及掌握,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这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但这基础只是暂时的,零散的,而不是系统的,时间久了,学生对这些知识就会淡忘,这也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试题学生平均得分历年较低的一个原因。
  很明显,学生的知识没有在教师文本讲解中加以贯穿,今天学,明天忘,某个字(词或句式)换个句子,或者换篇文章,学生就不知道如何理解了。可以说,这些都是只注重文言文的“言”的教学,而忽视了文言文的“文”的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随着文本内容的逐步深入,教师应让“文”跟随“言”一步步地再现,引领学生走进文章,随文本故事,随作者思想,随文章叙述而“起承转合”,学生也不会仅仅埋在字词堆里而觉得文言文的学习枯燥无味。
  高一语文(人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讲解中也提到过,学习文言文,肯定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文言文阅读教学并不是忽视了这些实词、虚词的讲解。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勤查工具书,教师只是适当点拨,这样既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龚建敏,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