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突厥语大词典》综述

作者:麦提热依木·吐尔逊




  11世纪“突厥语诸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是维吾尔族的最宝贵经典书之一。《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全名是麻赫穆德·本·侯赛音·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按维吾尔族的习俗,本名的后面加缀的就是他的祖父名和父名,这就向世人公布了他的身份,他是喀喇汗王朝11世纪中期侯赛音汗的儿子,穆罕默德汗的孙子。那个时候,喀喇汗王朝已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祖父是东部王朝的第二代大汗,父亲在接任汗位以前是王朝所辖巴尔斯汗城(今伊塞克湖南岸)的汗。青少年时代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他除了能在家庭和学府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自幼攻读于喀什噶尔中高等知识则是在喀什噶尔著名的“哈米迪亚经文学院”和“沙奇亚经文学院”等高级学府学到的。
  在高等学府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熟练地掌握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而且还掌握了伊斯兰史、伊斯兰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他还对王室家族子女必备的骑术、射箭、刺杀术等战斗技能精益求精。“汗勒克买德力斯”——皇家伊斯兰教经文学院,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对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厚感情和高深造诣。当他看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突厥语诸民族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语言文字、文学艺朮方面日趋阿拉伯化时,他就决心为发扬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奋斗。接受良好的教育外,还随着父亲走遍了中亚各地,在伊犁河谷、中亚七河流域、锡尔河流域游历过,这些游历使他的思想日趋成熟。祖父的一个妃子记恨在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依不拉音当上大汗,她下手毒死了包括侯赛音在内的许多王族成员和大臣。在这场宫廷政变中,惟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侥幸逃出了王都。他是凭借怎样的力量逃脱这场厄运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是上天的刻意安排。但可以推测,如果没有这场宫廷政变,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有希望继承汗位,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但在让他当君主和学者之间,上苍选择了后者。
  故乡总是让人不忍离去,何况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一个王朝的继承人,他也曾经希望以自己的学识治理好这个王朝。但是最终他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也许是个悲剧。他放下了家庭的仇恨,放下了个人的恩怨,放下了关于身份、地位的一切关联词,他把这些记忆塞进了腰间奔逃而出时系好的布腰带里,在乡间,这条系紧袷袢(一种维吾尔族服装)的布带原是旅人用来裹住馕饼的。但对于一走就可能永不回返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来说,他裹住的就是家与国。中亚的大地是如此广阔,散落着的突厥部族在山峦、河流和戈壁、草地间游荡。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就像倦鸟寻巢一样向他们投去,在每一个部落里生活、学习,听不同的突厥人唱歌、诵诗、讲英雄故事和美丽传说。他告诉后人:“我走遍了突厥人的所有村庄和草原。突厥人、土库曼人、乌古斯人、处月人……的语言全铭记在我的心中。”有几十年的时间他是在突厥人的部落里度过的,行走和记录成了他惟一要做的事。这个身无分文的落难贵族,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中亚大地的长度和宽度,并把它绘成了地图。在地图上,喀什噶尔是一个中心,是中亚的中心。1000年以后,人们拿着现在用精密仪器测量和绘制的地理图去对照,居然发现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地图是十分准确的。这个曾经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和所有的突厥语族人成为了朋友。在毡房或者泥屋里,他认真观察铁匠们打铁、铜匠们制壶、妇女们刺绣,在河流间的土地上,他和农人一起播种和收割,他还留意着医师们为病人诊病的方法,他记下那些可以救命的草药和处方,这些东西后来竟成了维吾尔民族医学的典范,有很多方子至今还在沿用。和离开故乡时一样,他又两手空空了,而那部书,又这么彻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一直到1072年才结束,那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已经年近70岁了。他不但走遍了中亚大地,还在布哈拉、撒马尔罕以及内沙布尔等文化名城停留过,向那里造诣很深的突厥语族学者求教,和他们一起讨论突厥语各民族的文化。于是他选择了当时伊斯兰文化的中心,苏丹国哈里发的首都巴格达。他为什么要选在一个以阿拉伯文化为主的地方缔造突厥语的巨著呢,甚至用阿拉伯语来注释突厥语呢?也许他预见到:只有这样的相互比较,才能使突厥语发出更悦目的光芒。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巴格达赛尔柱苏丹国的王后托尔坎哈敦也出身于喀喇汗王族,是他的亲人。王后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提供了创作的条件。
  一个和喀什噶尔同样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古城,突厥语的中心和阿拉伯语的中心开始遥相呼应,并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笔下握手言欢,互诉衷肠。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约生于11世纪20年代,据他的自述,饱很“擅长枪术和骑马射箭”,能征惯战的回鹘民族留给他的这一特征,他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全才。他于11世纪60年代末,来到当时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在1072——1074年间,用阿拉伯文编纂出全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并献给了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阿布·哈希姆·阿布都拉·本。穆罕默德·穆格塔迪(1075——1094年在位)。他用最为忠实的语言记述了他的故乡和他的骄傲。在他的研究中,突厥语中“最标准的语言要数哈喀尼耶中央地区居民的语言”,哈喀尼耶语言就是当时喀喇汗王朝的语言。在离别家乡20年以后,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完成了他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使命——《突厥语大词典》,当然,如果这仅仅是一本词典,也不值得后世如此珍视,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也不会被称为伟大的学者。在这部词典里,有一切关于突厥语族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从上层社会到贩夫走卒,包括一只动物或一朵花草,从天文到地理无所不容,于是它被尊称为“突厥语的百科全书”。
  当地有一座名叫“艾孜热特毛拉木”的小山,山上葬着一位先贤,而这位先贤就是从巴格达回来的,开办了一所学馆,自己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度过了暮年最后的时光。他渊博的学识令人崇仰,虽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但都把他看成一位贤人,死后就把他葬在了他依恋的这座小山上,并把这座山称为“圣人山”。现在证实了这就是大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坟墓。《突厥语大词典》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命一下子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使他能超越时空、超越生死,一直和喀什噶尔一同呼吸。这书真像是阿拉伯神话里那个阿里巴巴的藏宝洞呀,数不清的珍宝让人眼花缭乱。这里面藏着整个中亚呢!那时的阿巴斯王朝,国势已经衰微,但并不影响一个哈里发喜爱和赞赏一本书,他甚至觉得,这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的《突厥语大词典》是他了解突厥语诸民族最好的方式。《突厥语大词典》缔造者,将这部书稿献给了巴格达的哈里发。1266年,一位同样来自喀什噶尔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学者穆罕默德第一次全文抄录了《突厥语大词典》的手稿。不幸的是,当这部书稿刚刚回到人们视野中的时候,战争又一次袭来。曾经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土崩瓦解。《突厥语大词典》不知其踪。600年间,战乱不断,大概已不再有人记得这本书了。
  一直到1914年,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妇女通过书商把这本书卖给了土耳其的一个贵族——雅尔贝克家族成员阿里·埃米里。当这部书稿重现人世后,立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土耳其、德国、俄国……各国的学者纷纷穷尽心力来研究和翻译它。中国,它的故土,也从1978年以后集中力量翻译和理解这部书,先后印行了维文和汉文版本。《突厥语大词典》里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突厥人中最长于辞令,最善于表达思想,禀性极其聪明,并出身高贵,又兼能征惯战的人……”王朝内部的争权夺利带来了朝野的纷乱。在喀什噶尔“沙奇亚经文学院”,他对语言学特别是对母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语言学研究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后来,在年轻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心中萌发了注释突厥语语法专著的冲动,得到了校方和老师们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经过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寒来暑往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部《突厥语语法精义》终于问世了。关于这部作品,《突厥语大词典》有这样的文字记录:“和统一、复数、提高、比较、缩小和编纂有关的问题,也没谈。因为这些要写另一本书,我给它起名叫《突厥语语法精义》。”由于《突厥语语法精义》是一部关于语法的专著,它虽然有工具书的价值,但主要是规范突厥语语言文字的,所以,在《突厥语大词典》里就没有专门介绍。万分遗憾的是,学者的这部著作已经失传,未能流传至今。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走遍了当时的突厥部落,进行语言调查,为《突厥语大词典》的成书收集到了足够的材料。几十年的语言学调查之后,他才开始了巴格达的行程。巴格达是当时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和哈里发的首都。在巴格达,他和著名的学者、语言学家座谈,向前贤们求教,在思考和比较中使自己的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境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