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形势下的和谐语文教学

作者:王 兴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中学语文教学在改革大背景的影响下,虽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仍存在着许多弊端,这就需要转轨,需要改革,需要提高,以此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语文教学,多年来的语文教坛耕耘,实践并尝试了许多教育模式。如: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愉快教育与情境教育等,以促进语文教学。最近,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就是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即实施和谐教育,也就是要构建语文教学与和谐教育的相融,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和谐教育法的研究和实验
  
  一、和谐教育的基本原理
  
  江泽民曾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创新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今天我就谈和谐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汉语中,“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而且,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主张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马克思也认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和谐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是通过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模式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是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直接产物,它既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先导理念,又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过程自身的和谐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种要素相互配合,构成了六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图示如下:
  
  
  这六种关系只有处于和谐状态,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
  
  只有与教学环境密切配合,相互适应,才能使教学处于和谐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和整洁程度,对于深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很重要。教室里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条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整齐的桌椅,漂亮的窗帘,悦目的盆栽,明亮的灯光,能够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人产生愉快的心情。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是一个理论概念,也是一个实践概念,和谐教育实验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根植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和谐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它既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又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形成的一种实践模式。和谐教育模式已逐渐建立起一种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其操作系统表达为:明确目标,重点突破,整体启动,全面提高。
  (一)明确和谐教育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体系,即:共性教育目标和个性教育目标。它们是互相促进的,和谐教育要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个性爱好充分发展,成为跨世纪的人才。
  (二)突出实验的重点,构建和谐优化的大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对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教育的大课程体系由三类不同特点的课程构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这三类课程成为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发挥其整体育人的功效,建立和谐高效的大课程体系将有效地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进程。
  (三)整体启动,形成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协作的育人渠道。
  课堂教学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和谐教育实践证明,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协调配合,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和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程度分为两大阶段六个环节
  (一)导学阶段。本阶段包括出示目标,自学讨论,艺术精讲三个环节。
  1.出示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导学阶段首先要出示教学目标,目标的出示可用多种形式。如小黑板,挂纸,投影,口述都可。时时用教学目标调控教学方向和进程。
  2.自学讨论
  在出示教学目标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围绕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或自学思考题。通过自学,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在讨论时,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给学生助兴,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室里容易烘托出一种气氛,学生在音乐背景中发言会大胆,活跃,思维格外敏捷。
  3.艺术精讲
  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讲解要有目的,有针对性,讲解讨论首先要精讲点拨,要艺术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做到戏剧一般讲解。而且可运用录音、投影与电影手段和实物、模型、标本、图画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评价阶段。本阶段包括:激活练习、达标与测试和课堂小结三个环节。
  1.激活练习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巩固和运用新学的知识,就要用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激活练习,如:可抽签问答,抢答竞赛,游戏的形式,可因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创造性原则
  因为每堂课的练习活动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所以老师每次课前备课时,都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激活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乐于参与。
  (2)竞争性原则
  竞争能使一个人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竞争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尽可能使学生处于竞争中,如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等。不管哪种竞争形式,均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和上进心,也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尽可能使其具有竞争性。
  (3)启发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多多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形式多样,避免单调、单一,尽量新颖有趣,如让学生做游戏,分角色读课文,表演课文剧(如学习曹禺的《雷雨》就可以组织学生排话剧)让学生在游戏中,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练习题。
  (5)全面性原则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艺术,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练习时,要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和多数学生参加,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参加而大多数是观众,那样课堂效率太低,也不能使全班同学得到锻炼。
  2.达标与测试
  目标达成度是一节课成败的标志和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小黑板或把预先打印好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做到当堂达标。
  3.课堂小结
  一节课讲完了,练完了,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总结。首先对这一堂课重点内容做概括性的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对这一堂课学生的表现情况要进行评价,起导向作用。
  以上两个阶段六个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语文学科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下,设计许多适合本学科的程序,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生反映良好,效果明显。
  和谐教育,作为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它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大胆改革,勤奋探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语文的和谐教育!
  王兴,江苏平潮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