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文本解读宜从细节进入
作者:徐 刚
一、细节——点明人物的活动舞台,暗示故事的时代背景,深化文章的主题。
文学作品中,往往对环境作细致的细节性描绘,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细节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小说《变色龙》中三次写到“木柴厂”: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这是首次点到木柴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被告”小狗和无聊的观众粉墨登场的舞台,暗示了“主审大人”变色的场所。“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坎肩的人举起右手”,二点木柴厂,再次突出“案子”发生的现场,又暗示了“原告”赫留金败诉的结局。“普洛诃夫……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三点木柴厂,既突出了故事结束的地点,又前后呼应。三次写到“木柴厂”,十分巧妙地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活动的舞台透露出来,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精巧的构思艺术。《孔乙己》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这一段环境描写,好似鲁镇酒店的风俗画,不仅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还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长衫主顾的地位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概括了当时的社会本质,体现了时代的特征。特别要看到的是,这一段环境描写,也为孔乙己性格展开提供了典型环境,告诉读者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为揭示文章主题服务。
二、细节——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三、细节——生动、形象、传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中为了刻画人物性格,作者总要认真进行细节描写,或喜怒哀乐,或言谈举止,或行为动作。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我们在欣赏中就要细细品味它,去看到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
1.细节描写中用独特的外貌来展现人物典型性格。作品中作者总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来展现人物典型性格。鲁迅写祥林嫂是凸显其“眼睛”,从“顺着眼”到“直着眼”反映出她所遭受的迫害以及麻木的精神状态;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瘌疮疤”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孔乙己则反复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用以展现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作品通过独特的外貌来刻画性格、显示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典型的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引导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领悟主题。
2.细节描写中用特征性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恩格斯在《致斐·拉隆尔》中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可见,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是很重要的。《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摸”,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3.于细节描写中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花边文学·看书瑞记))其所以能够使读者“听其声如睹其人”,是因为做到了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守财奴》中葛朗台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如,办理放弃遗产继承权的正式手续时,葛朗台把与生命攸关、自己一直为之“牵肠挂肚”的几十万法朗遗产的大事,故意轻巧地说成是“小小的事”,而把自己允诺按月给女儿的区区一百法郎的小数目,又说成是“大利钱”,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大”,这正好表现了葛朗台虚伪狡诈、吝啬贪婪的性格特点。又如葛朗台软硬兼施,终于如愿以偿,在狂喜之际,脱口说出这样一段格言式的话:“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在葛朗台看来,金钱是人的命根子,欧也妮签字放弃遗产继承权,就等于救了他的命。在他看来,人生一世,为的是交易;世上的一切,都是商品,可买可卖;人与人之间,是你卖我买的交易关系,就连亲属之间,也概莫能外。寥寥数语,集中、深刻、有力地揭露了葛朗台的商人癖性和肮脏丑恶的灵魂。临死时,他叮嘱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显示了一个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性格特点到死不变。这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哲学是很辛辣的讽刺。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所揭示的典型性格,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品读文本细节,是对文本的一种关注、一种发现、一种体察、一种创意,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阅读习惯。关注细节品读的背后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理念。品读细节的设计是理念的具体化,是思想与理念的外显,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可起到“聚沙成塔”“汇水为渊”的作用。引导学生品读细节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流露,教学风格的表达,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它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的光芒;它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厚的底蕴。关注细节品读,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便会充满了生命活力;关注细节品读,我们的课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生成出更多的美丽。所以,阅读教学不妨由细节进入。
徐刚,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