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关于“学习”的新解读

作者:张俊虎




  “学习”这个词早已是耳熟能详的,大人小孩都经常说到、用到的词,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学习”的意义、内容、方式和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习”。
  
  一、观念的变革
  
  上个世纪人们对知识的一些看法制约和影响着对“学习”的认识以及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有人提出“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观点,这种作为反应强化的学习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而忽略了有意义的学习。六、七十年代又有人提出了“学习是知识的获得”的看法,这种观念把学习者当作一个空的容器,把知识当作物品,以为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9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知识”的本质和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加上西方学术界对学习理论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使人类有史以来的学习理论发生了最本质、最革命的变化,并创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习科学。发现学习、理解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概念和类型被相继提出,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理念与方式的革命由此开始兴起。
  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经由信息社会向着知识社会转型的 21世纪,“知识”所具有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默会性等特征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随着人类知识的急剧增长,学习的意义已从记忆和复述信息转为发现、整理和使用信息,而这种发现、整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才有可能适应知识社会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习的方式再也不是以往那种坐在教室里看书、听讲、做习题了,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未知的领域探求等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们的头脑。不断进步的时代和不断更新的研究成果已经赋予了“学习”一个全新的内涵。
  
  二、学习的特点
  
  随着对知识特征的不断深入了解,人们逐渐把握住了“学习”的本质特征:
  强调理解性学习。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本质特点,它强调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它注意到学习所涉及的概念在人的头脑中是不断地深入和不断精致化的,更是具有迁移性的。同时,学习所具有的主观性和个别性也是不能代替的,必须是在学习者充分理解的前提基础上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关注认知的过程。新的学习科学认为,人类学习是由目标指引,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学习者带着先前已有的丰富的知识、技能、概念、信仰和习惯进入正规教育,而这些已有的知识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培养学习的信念,懂得有信念与追求的人是永远年轻的人,学习不在年龄大小,而在于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在于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强化学习中学习者个人体验的过程、概括的过程和应用的过程(知识的内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关注学习的结果。
  在共同体中学习。知识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的,这一知识本质确定了“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这一特点。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经验组成一个集体知识库供大家享用,并且通过一次次的互动使这个知识库不断得以协商和更新。萧伯纳说:“你给我一只苹果,我给你一只苹果,交换的还是苹果。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给你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成了两种思想。”在共同体中学习正是如此。大家在认知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学习,交流各自的看法、各自的认识、互相补充,使单一知识逐渐完善。因而,新的学习科学强调所有学习者必须学会把握理解和获取更多信息的时机,学会评价自己对他人意图的理解,选择支持他人观点的理椐,也更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可以说,实践共同体是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的最好场所。
  
  三、新的学习要领
  
  反思我们以往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有些内容和方式的学习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负效的。近年来的学习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学习都包括来自以往经验的迁移,是经验的重新组织、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即使是最初的学习也涉及到以往经验和先前知识的迁移,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是判断学习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可以说,无论是什么内容和方式的学习,都是为使学习者具备这样一种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新世纪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新的学习科学强调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这是相对于以往的“被动学习”提出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高质量学习。自主学习是个性的体现,是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它强调学习者参与并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进度的制定和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由于其学习目标是明确的,学习方式是自觉的、体验式的,又能注重个人内部心理感受和感受的多元性。学习的全过程中,要能够保持实验、探索以及出错的自由,提倡每个想法都有被理解的权利,每个尝试都允许有失败的可能,每个创造都有被认可的机会,而且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任何形式的结论都有进行审视的习惯和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者个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了,而且又能坚定信心,看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所以,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是能够促进学习者发展的。
  探究性学习。这是相对于以往的“接受学习”而言的,它不是记忆和复述前人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而是一种通过学习者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习者经历探究过程而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究性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强调了于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坚实地建构知识,也在于很好地培养学习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
  合作性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它符合在共同体中学习的“学习特征”,也是相对于以往“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提出的。这是一种具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和互助合作特点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积极的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参加者之间要能够有效的沟通并解决冲突。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学习中合作的动机和个人的责任,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正是我们以前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所忽略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更新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建构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
  
  参考书目:
  1.《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约翰 D布兰思福特安 L 布朗 罗德尼 R 科金等编著 程可拉 孙亚玲 王旭卿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4.《现代教育思想》张卓玉 王维平 马兆兴 常学勤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俊虎,山西省襄汾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