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者:田 辉
一、落后而贫乏的家庭教育造成部分学生情商的缺乏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以前我在农村任教期间,有一个叫胡应梦的学生,该生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通过她的周记我了解到,她十分喜欢写作,将来的志向是当一名作家,还经常攒积零用钱买书看。在学校里,她是一名受同学尊重的好学生,但在家里,她却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主要原因是父母经常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有时,她碍不住自己良心的谴责,会将东西还给别人,一次还遭到了父母的毒打,父亲喜欢喝酒,喝醉了骂她是个书呆子,还想当作家,连家里人都不懂得照顾,这些事经常困扰着她,让她很不开心,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态度是否正确。我想目前还有部分农村家庭由于知识的贫乏、观念的陈旧,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纯真的感情,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远远不能适应如今孩子的心理需要,大大的扼杀了孩子的情商,使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觉得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情商,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够用心感受到生活中一切事物,这也是语文学科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在教学上形式很单一
有一首儿歌其中有这样一句“小呀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充满童稚的声音,那欢蹦乱跳的身影,恐怕是人见人爱吧。“学堂”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的“天堂”。只可惜,这美好的画面可能只有在记忆的仓库里才找得到了。眼下的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恐怕是难得蹦跳起来的,背负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重压。老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默默无语的聆听,他们的灵性,就这样在老师的好心下给磨灭了。“讲听”经常主宰课堂,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调动。有2/3以上的教师一上课就是解题,介绍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讲解写作特点。一节课讲完了就布置一大堆思考和练习,然后下课。学生呢?带着一双耳朵,从头听到尾,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好的能左耳进右耳出还记下了黑板上的段落提纲,差的则左耳不进右耳不出光溜溜在桌上放一本课本。这样,教师“讲”学生“听”,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分析原因,教师太“主导”,“背台词作报告”,为分析而分析,为板书而板书,完全占据课堂“阵地”,“讲完了、全讲了”,以致架空了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脱离了学生主体,结果自己累得满身大汗精疲力竭,而“做功”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脚戏,学生成了听众看客,学而未学,动而未动,练而未练,思而未思,缺乏自身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主体成了“空壳”,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思全面训练就只有一听了之,而需反反复复训练的语文能力和技巧习惯又如何能形成呢?
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各种原因不能被运用
在有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还不具备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所谓素质教育其实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层含义。就硬件来看,在农村中学,有的没有图书馆,有的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有些中学具备这些设施,但只是一种摆设,从来没有老师去尝试。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广播室,没有文学社,没有电视台,学生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的师生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或笔记本)便打发了三年的语文学习,最终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综上所述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认为“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我想这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叶圣陶一直强调:“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他还打了个十分风趣的比方,听,就是用耳朵读;说,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头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促进学生读写、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升华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重视学生语感培养
阅读课文,能领会其中丰富的情感,捕捉其中细腻的情趣,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这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结果,除了要对作品语言进行精细琢磨,反复咀嚼,还要调动阅读者的情感体验。对于情感不够丰富的人来说,是不太容易形成感动的,这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声音、图象等方面加以引导,是能较容易把读者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的,这也是看电影容易激动而看书籍却相对平静的原因。以《背影》为例,那浓浓的父子深情是通过作者的四次流泪一点一点传递出来的,四次流泪,同中有变,多彩多姿,怎样来分析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恐怕光靠一张嘴是不够的,毕竟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老态龙钟的父子,惨淡的家境,凄凉的晚景,特别是那一幕幕令人心痛的背影,再辅之以合适的音乐,我想哪怕是再怎么感情苍白的人也会为之伤感不已。
三、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推行成功教育
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水平,现行语文教材有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致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而不至于出现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连连感叹“语文课什么也没能学到”的尴尬局面。以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从最简单的要求达成抓起,只要未能达到要求,便反复进行,直到达成要求为止。而一旦达到要求则给予鼓励、表扬。如不少学生不会分析事例,喜欢以叙代议。教学中,我们就专门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在引述事例时,不能超过两个句子,而每引述一个事例,就必须至少有三倍于引述事例所用的语句来对此加以分析,什么时候做到这一点,什么时候这个目标完成。与此同时,我们提供典型示范并进行理论指导,三两次下来,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以上只是我们推行语文教改的一个小例子,但正是这点点滴滴,慢慢地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功,看到了语文学习的未来。如此下来,他们又怎能不爱学,好学和会学语文呢?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推行成功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相信,只要所有农村语文教师面对困境,开辟新路,有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和勇气。那么,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田辉,教师,现居湖北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