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原汁原味教语文

作者:林立柱




  时下,人们热衷于原生态的东西:原生态旅游、原生态艺术、原生态食品……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也来“原生态”!“原生态”是事物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状态,它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态语文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受太多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原生态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自由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究、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和我们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七方面来实现。
  
  一、在生活中学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有语文”,于是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语文学习的因素,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一部电视剧、一则新闻、一块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一首诗词、一个传说、一副对联、一条短信、一次旅游,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极好材料。《今日说法》是央视综合频道的强档节目,我引导学生每天午饭后多留意一下,边观看边考虑主持人是如何讲述案例、如何构思节目、如何给节目拟标题等问题,这样学生在看电视中不仅学得一些法律知识,又学到语文知识。
  
  二、在无字处读书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一部“无字书”,是一部大书,蕴含着丰富的矿藏等待着我们去开掘和利用,可以说生活这部“无字书”是一切学问之源,一切理论的基础。清代学者张潮说过:“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社会,深入思考各种问题,在色彩斑斓的生活中了解世界、探求规律、增长知识,我们可以读景、读物、读人、读社会、读人生……例如,我组织学生到闹市去读脸谱,街上过往行人,来匆匆,去匆匆,学生坐在路旁的小店中闲情逸致,静观默察,展开想象,细心琢磨,猜猜每位行人此时要去干什么?心境怎样?他(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去揣摩行人的内心世界。又如,我让学生通过实例观察、比较、反思,体会交际中如何把语言表述得“得体、大方”,并在口头和书面实践中加以自觉应用。
  
  三、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淀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头,是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积累深厚文化底蕴的过程。单单读课本上的几篇文章份量太少,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早就大力呼吁阅读,她说过:“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可现在我们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在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做练习册,做一套套标准化的试题上,连篇累牍地做,孩子就这样被浪费了他们的快乐时光,本来他们可以读报纸、读杂志、读文学名著,现在把阅读抹去了,就等于釜底抽薪,孩子怎么能学好语文?”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品《三国演义》、赏《红楼梦》、味《哈姆雷特》……又引导学生阅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阅读与鉴赏》、《语文报》、《读写天地》、《读者》等报刊杂志,并在各班中建立图书角,专门开设阅读课等做法,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边思考边把阅读过程中的感觉、联想用文字记下来,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类的一切伟大精神对话,并摘录一些优美的语词和精彩的段落,以备日后交流、温习,每学期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下厚厚的两本笔记。
  
  四、在自由的阅读中培育个性
  
  新课标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已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多次告诉学生:“语文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不要带任何现成见解,不去考虑该文本中已有的讲解或名家定论,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返璞归真的原始状态中深入文本,自己去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之初,我们师生一起畅谈整体阅读感受,有一位学生谈出他自己的独特体会:“我觉得文章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月下独白’一段,那轻盈、美妙的文字,我读起来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多么自由、轻松,读它的时候,我仿佛看到银色的月光下有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在忽明忽暗的校道上踽踽而行,而且口里念念有词,脸上露出阳光的笑意,我最喜欢这一段,它写得情景交融、富有诗意,是作者心灵的放飞”。又如,学习林觉民的《与妻书》,有一位同学讲述他自已的独到感受:“阅读时,不管是作者缠绵的叙述,还是裂人肝胆的真情抒发,革命家林觉民好像在反复地向妻子诉说‘我爱你,对不起’,这句话就像电视剧里的主题曲一样不断在耳边萦绕”。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就这样,在自由的阅读中,同学们领略到“未曾预约的精彩”。
  
  五、在诵读中品悟
  
  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在熟读中成诵,并领会文章的内在意蕴、情绪和微妙之处。其实南宋的教育家朱熹早就推崇这种原生态的教法,他具体地指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我十分重视诵读,运用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吟诵等多种读法进行教学,并培养带读的同学进行课外的诵读组织、监督和指导。苏轼的《赤壁赋》汪洋恣肆,情采飞扬,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文赋迂徐快慢的语言、波澜起伏的情感,剧烈的思想斗争、清醒的理智、豪放而又天真浪漫的情怀、消沉而又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言语表达上的智慧等情味。
  
  六、在自由写作中张显性情
  
  中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而“随笔”则是一种形式灵活自由的体裁,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议论,我手写我口,意随笔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真实朴素地反映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风貌和心路历程。因此,我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来写“随笔”,敞开心扉,自由抒写,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青春永驻!让时光永驻!在自由写作中,学生及时地记录自己思想的火花,亲身经历的事情,随意的见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作文回归原生态,让情感自由释放,让文字自由演绎,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会写下二、三本笔记本,殊不知,写下的这些文字正是日后学生考场作文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素材,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七、在语文活动中促进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语文水平、激发学生相互促进的有效方法。每学期我都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如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书法比赛、读书交流会、社会调查、新闻采访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例如,我每隔二周定期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师生在会上一起畅谈新近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或交流心得体会,换阅读书笔记,在交流碰撞中一起长进。
  实践证明,原生态教学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兴趣,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今后继续探讨和研究。
  林立柱,教师,现居广东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