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申健强 申 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人的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提3—4倍。有人据此而推出这样一个描绘性的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那么,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以趣导入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以趣导入就是其中一种。上课一开始便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设疑”、有“谜语引趣”、有“故事引趣”、有“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就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的趣味性。
  
  二、以新求奇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厌烦的是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一次都是介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求奇。一位老教师曾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都有点新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比如,讲喜剧未尝不可演一演;讲诗歌不妨搞个朗诵会;泛读不妨放段录音。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喜欢学习,上课就能积极参与,集中精力,进而自觉学习,面对各种疑难问题,就会勤于请教。这样,他们就会主动的走进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总而言之,他们学习的目标,已不再是为了单一的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指向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怎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和学生一起定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就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要我这样学”向“我要这样学”的转变。
  2.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实践。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是用考试、作业压制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中不敢出来。但这必须以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为前提。同时在管理上教师要既民主又集中,该活的时候活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外在的活动到内部的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内化过程,就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能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3.妙用非智力因素,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应把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妙用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方法,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会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的方法,也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适度的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是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班与班展开,同时也可以用纵向的比较,让自己和自己进行竞赛。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位学生,尤其不能歧视后进生,班级要形成关心和理解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4.运用各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的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因此,教师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学生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宋代朱熹说过:读书须有疑。明代陈献章也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结论到底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或是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学习别人的思维方法,学生只有自己在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当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老师所要做的正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当然,小组合作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合作中,教师应以探索者、观察者的身份投入到小组中,积极引导、适时点拨以提高合作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影响,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与竞争,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的字多,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痛苦,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丰富内涵,创设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环境,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在语文王国的知识大殿中翱翔,努力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使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申健强,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教师;申东,教师,现居贵州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