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无效教学谁当诛

作者:卢志玉




  语文历来是聚讼最多的教学科目。自从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以来,关于语文教学低效的批评就不绝于耳。在1997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评更是达到了顶峰。时至今日,语文教育和教学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可以说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可是对于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批评非但没有消停,而且似乎更硝烟四起。如有学者就提出了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认为语文教学“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种种的批评和指责,其中不免有失公允的,但它们似乎都在向我们告示:语文教学无效或低效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和回避的事实。而造成这个惨痛事实的根源何在呢?其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是否真如某些偏激者所言,责任全在于语文教师呢?
  对于语文教育研究,王荣生博士把它划分为七个层面。基于这样的层次划分,审视上文提到的各类“语文无效教学”的批评,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批评指向的其实并不只限于语文教学,它们还指向语文课程编制、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课程评价(考试)。因此,对于所谓的“语文无效教学”问题的分析,我们不能单单从教学一面入手,而应逐一审视语文科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以期摸清病症的根源,进而探寻疗救的药方。
  
  一、为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各层面“把脉”
  
  (一)语文课程编制合规耶?
  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课程编制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才算是符合规格的。而审视我们现有的课程编制,是否充分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呢?我们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下简称“新课标”)来做分析。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新课标颁布的语文课程目标与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已是基本符合的。而有了基本适宜的课程目标,作为支持课程目标实现的语文课程内容的编制状况又如何呢?
  有研究者指出语文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作为主要内容放在核心位置。而相对来说,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育研究中只有“语文教材”研究,没有“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至于“语文课程内容”更是连概念的名称也很难见到。为此,语文课程目标没有了明确的课程内容做相应的支持,也就处于一种无从达成的“悬空”状。确实,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构建层面的无能已经成为了许多学者批评的指向。时至今日,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具体的语文课程内容的编制还是未得到落实。对于语文课应该教学什么,尤其是语文知识体系的除旧纳新与重新建构,我们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建议。
  因此我们不能不遗憾的说,我们的语文课程编制是尚不合规的。
  (二)语文教材编写合格耶?
  语文教材是连接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只有编制出合理呈现和反映课程内容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帮助语文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语文教材多样化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同版本的教材也纷纷出台。这些教材在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教材体系的创新上都有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改变了以往教材内容陈旧、落后的弊病。而这些变化是否可以说明,我们的教材编写已经达到了要求呢?恐怕未必。
  对于前几年的教材编制改革,王荣生博士指出“‘统观其体系的整体,特别是以之验证于课本,实则都无大别’。十几套教科书,还都是以‘范文’为课程内容中心,对‘文选型’教材难有实质性的突破,甚至走到了体系、体例‘越来越繁’的局面。以上观点,虽然论述的是2003年以前的教材编写状况,但是纵观近几年的改革试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制也并没有出现大的突破和进展。这其中的深层原因,恐怕与我们课程内容的编制尚不明确和教材理论和编制技术的缺失有莫大的关系。
  对于深层原因的探究,不是我们此处要解决的问题。而至此,我们可以得知的是,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是不及格的。这也是促成语文教育低效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三)语文考试合格耶?
  考试,从课程的层面来看,应该属于课程评价的一种手段。作为人才质量、教学成果的一种反映手段,我们不可否认的,高考极大地牵制着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判和引导着现实教学的导向。因此,实现高考与课程和教学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应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但是,我们现今的语文高考,是否能如我们所愿,与语文课程和教学握手言欢呢?
  我们且看下人们对高考语文试卷的批评吧。不论高考命题形式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对于它的批评从未停止。有人批评高考的标准化命题不符合语文能力反映规律;有人指出高考偏离语文教育最终目标,“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反而得不到高分”。(于漪)有批评者还认为高考与语文教学相互脱离,“学好语文教材所形成的语文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迁移到高考语文测试中,也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终极评价的高考语文测试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体现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学方向与高考的测试重点、测试方向是不一致的,或者说是基本不一致的”。总之,当前人们对高考的命题和形式是颇多不满的。这些批评的意见或许有欠稳妥,但是客观地考察,高考命题确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其信度和效度是尚不完善的。高考所测试出的能力,与社会要求的语文素质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还有不少龃龉。
  而因为高考的强指挥棒作用,教师、学生们又不得不磨练出一套特别的应对高考试题的“有效方法”来(如题海战术,生套作文的模式等)。但是,学生们为此练就的能力,许多并不能与课程和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的语文能力相适应,因此就出现了在应对考试时有效,而面对实际应用则无效的语文教学及以此形成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高考在命题及形式上与课程和教学目标的龃龉,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为“语文无效教学”的产生增添了契机。
  (四)语文教学有效耶?
  语文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经由教学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科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今天,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一批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了以往呆板枯燥,模式单一的局面,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但是,在这许多的改革成果面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误区。
  先说教学内容的选择,这是制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软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但是,正如我们前文分析的,由于现行课标在语文课程内容确定上的缺失和教材编写的不足,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困惑和问题。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会想出迥异的教学内容来。而正是这些冥思苦想出来的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学理的审议,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语文教师各显神通、全凭主观喜好制定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统治下,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性恐怕要大打折扣。
  伴随着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合理,语文课堂教学还显示出多方面的问题。
  如某些教师不顾个人的个性特长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于是上演了许多课堂“模仿秀”的闹剧。
  有些教师在个性化阅读的旗号下,放弃了对课文应有的讲解和引导,而不管什么课文,都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读,热闹非凡的讨论中草草收场。课堂看似热烈,但学生学后却仍脑袋空空。
  在强调对话教学和多元解读的今天,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对话,许多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合理指导,致使学生的讨论游离于教学主题,或者偏离语文教学的范畴。语文课不再姓“语”。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过多的音像资料呈现,阻碍了学生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表面上五彩纷呈,实则肤浅无物。
  ……
  总之,虽然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是问题重重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艰难的探索。
  
  二、诊断:“语文无效教学”的病源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几个层面进行了逐一把脉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判断了。所谓的“语文无效教学”问题,其病源并不仅在于语文教学本身,语文课程的编制、教材的编写及语文考试的命题和形式的不完善及这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也是“语文无效教学”的致病因素。因此仅仅把“语文无效教学”问题的根源指向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这是有失公允的。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语文教学无效性”病症根源和与之相关的负责层面。认清了病源,才能开出合理的药方。属于哪一层面的问题,就应从哪一层面来加紧研究解决,属于哪些责任群体的职责,就应督促相关群体作出改进的努力和探索。只有拨开语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含混不清的迷雾,才能实现各方的各尽其用,通力合作,最终走向我们语文教育的高效优质的美好明天。
  卢志玉,女,西南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