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作者:黄宏明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逐步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趋广泛,并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为了使多媒体手段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识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极强的表现力,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本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多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教不出味来,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调动不起来。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的课堂教学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静态的事物化为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教学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变难为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能讲清但学生理解也较困难。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现象、情景、过程,能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的感知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它还能补充文学材料无法传递的空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了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寓学于乐,培养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美感和情操,使他们愿学、乐学,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挖掘,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种种优点,但如果误用、滥用,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其弊病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备课花的时间过多。
  现代化设施的运用,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几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但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就大大增加了。因为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查寻大量资料,要精心设计编排课件,所用的时间不是平常的两三节课,而是两三天,甚至一两个月,要是经常运用,势必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进度和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按固定的程序、预定的教学思路,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按照这些课件固定的程序操作。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独立完成,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跟随教师或大屏幕转,极少有无独立思考或自己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多媒体呈现的信息量速度过快,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进而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另外,多媒体呈现的容量过大,也容易加大课堂练习量,多媒体也就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教学容量的适中。
  
  三、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多媒体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反复固定地引导学生跟着事先设计好的答案走,不能灵活改变答案,也不能把学生富有创新的答案及时的向全班学生展示或让全班学生探讨。我们知道,语文的思维是具有多向性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更是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但因事先已设计好了答案,老师只是把答案的过程演示一遍,久而久之,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尽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诸多不利,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去弊存利,用好多媒体。
  黄宏明,教师,现居海南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