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作文语言文采写法例示

作者:施锦兴




  余秋雨的“学者散文”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受到中学生的喜爱。中学生通过对其文章的阅读,不仅可以探寻到历史的深度和知识的厚度,更可以学习作者语言组织的技巧,从而力争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一、即时联想,纵横跌宕。所谓联想是指在记忆的基础上,把被识记的对象和其它对象联系起来的过程。只因为有了联想,才能在记忆中把各种知觉联系起来。联想一般与想象同时出现,联想拓宽了思路,使语言丰富多彩,想象使联想有血有肉。写作文最怕的就是无话可说,但是如果充分运用联想的写作技巧,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滔滔不绝。例如余秋雨《阳关雪》中一段话: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种种景象,并想象出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春闺的遥望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内容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力度。
  二、排比铺陈,增强气势。古代赋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铺陈排比等技巧使文章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或者辩事论体,周到全面,或者描事绘物,细致翔实。在组织语言时运用这种技巧往往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能使思维变得敏捷活跃。例如余秋雨《莫高窟》片段: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连用三节文字,排比手法,对莫高窟文化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每一节中又采用并列的词语组合或者短语铺陈,使语言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使作者的语言形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令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独到理解。
  三、引申联系,由此及彼。所谓引申是指在原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东西,是对某些知识的扩展和加深。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适时、适当地对事物、事情作适当的引申,从而由此及彼,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加深人们的认识。余秋雨的文章中非常善于引申联系,从而加深了文章的知识深度。例如《狼山脚下》写得汪洋恣肆,充满韵味:
  狼山在南通县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门独特的学问。《红楼梦》中贾政要贾宝玉和一群清客为新建的大观园中各种景致起名题匾,闹得紧张万分,其实,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干过这种营生。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也会顿生风光。……
  文章开头两段,由狼山之名引申到对历代文人对风景名胜的命名艺术的感慨,从而为赞美这个“野拙而狞厉”的无名小山打下感情基础,尽管议论居多,第二段甚至还没有写到狼山,但文章丝毫不显得空乏,反而增添了一份浓厚的学术色彩。
  四、多用整句,节奏鲜明。所谓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大多是排比句或对偶句。其句式的整齐比较贴近古代诗词曲赋的特点,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由于写作时一般需要多角度展开,或者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齐上,或者春夏秋冬满堂,或者正反对比鲜明……既能体现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又能展示作者开阔的思路,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共鸣。用整句抒情,会使感情抒发来得淋漓尽致;用整句议论,会使论证语言气势磅礴。例如《苏东坡突围》中写苏东坡受到诬告,被差人押送上路:
  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这里作者用了两个议论性的整句,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敬佩、赞美以及对其遭遇的悲愤、屈辱,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饱含哲理。
  施锦兴,教师,现居江苏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