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作用

作者:高朝云




  十多年来,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的看来,“学生的语文水平仍然不高。不少中学毕业生说话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满口方言,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连常用的应用文也写不好”。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一环没有认真抓好,落到实处,恐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也是语文教学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薄弱环节。事实上,背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背诵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识记能力。它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词的积累,语感的形成以及表达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科学早已证明了的事实。
  第一,背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不让学生背诵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白居易苦读至“口舌成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据我体会,恐怕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不背,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背,即如陌生路人,不相应援。只有会背,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巴金,他能熟背好几部书,其中《古文观止》这部书的二百多篇散文,他背得尤熟,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可见,这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背诵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
  第二,背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中学生理解力较差,但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无忧无虑的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这一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诵《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背诵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背诵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背诵能力呢?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曾对识记能力的形成、发展、训练等方面做过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有人曾为选择最佳识记方法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即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听觉识记、视觉识记、听视觉结合识记、诵读识记。实验结果表明,依靠诵读识记效果最佳,听视觉结合识记效果次之,再次之为视觉识记,而以听觉识记效果最差。教师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即背诵能力时,很有必要借鉴这一实验成果。凡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诵读,借以调动各种感官一起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识记效果。诵读虽然识记效果最好,但如果语文老师只知道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很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识记是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科学方法的。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注意力是记忆的窗口”。乌申斯基说:“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必要经过它进来。”注意力集中时,人的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就会专注于一件事,一心一意;而注意力不集中时,人的大脑就不止一个而是有两个甚至好几个兴奋中心,几个兴奋中心互相干扰(干扰是产生遗忘的重要原因),就会三心二意,难以干好一件事。人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背书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要象古人读书那样,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重在心到。这里说的心到,就是说注意力要集中在思索全文的基本思想和琢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上;眼睛要看着前句,顾后句,使语句在眼帘中成线;口要勤读,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高声朗读,这样背书的效果好,印象深。因此,记东西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心不外驰,这样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其次,要掌握记忆的特点。记忆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即初则记得快,忘亦快,因而必须在最初记忆的基础上,及时多次地重复记忆。有人说,重复是记忆的母亲。也有人说,重复是记忆的发动机。都是强调重复对记忆的重要性。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待达到巩固记忆后,就不那么容易忘了。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但要做到“永远不忘”,仍要注意经常复习巩固。有人曾请著名科学家茅以升介绍他惊人的记忆秘诀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重复、重复、再重复!”可见重复在记忆过程中多么重要。
  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方可提高记忆的效果。正如哥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常言也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理解记忆之所以比机械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它使记忆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实验表明,知识结构与记忆有关,知识结构越复杂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迅速、越全面、越牢固。可先从大处着手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再分段概述内容,同时注意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背诵。有时可以根据文章的写法或语句的修辞(如排比段、句,对偶句等)来理解记忆。
  第四,要分背、合背结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分背和合背,一般采用“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记忆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采用“连贯背诵法”。就是按照一篇文章的逻辑顺序、结构特点,直接把连续几段或全文连贯起来,边读边记。这种方法,减少反复的次数,速度快,效率高。
  第五,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效果,就要带着寻趣的心理去记忆。实验证明,当人们对某方面事物感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引导他积极去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取得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记忆也是如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乐于记,记得快、记得牢。
  好的背诵能力,来自好的记忆;而好的记忆,又来自好的记忆方法。人的记忆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背诵能力的训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千万不要关上这扇窗!
  高朝云,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