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音乐教育应与德育相交联
作者:阮金儿
因而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任学科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一、以审美为核心来净化心灵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从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中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自己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情感波折,他们习惯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有些人也就习惯了父母因溺爱带来的宽容甚至迁就,致使稍遇不顺便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到外找新鲜的刺激事情做。网络电子游戏就是一个最大的诱惑,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同学,在校中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有时甚至旷课,究其原因,热衷于电子游戏。这种情况若继续恶化发展,便会受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的诱惑,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多重的情感体验这一方式。比如阿炳的《二泉映月》,曲调哀怨动听,学生听了能够很快理解一个无依无靠的民间艺人在旧社会的生活感受。这种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认真处世的态度,无形中也增加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这可以说是对思想出轨学生的一种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缺乏,冷漠、自私,我们也可通过音乐来进行熏陶和教育。可以从音乐内容、教学方法上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音乐背景中,音乐老师可以提炼出不少方面的内容,如从《烛光里的妈妈》中体验做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从《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中体验老师的辛勤,从中让学生体验对国家、老师的感恩等。
又如歌曲《歌唱祖国》、《抗战歌》等作品,凝练的歌词,鲜明的形象,昂扬的旋律,铿锵的节奏,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从而营造了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又如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优雅抒情的《春江花月夜》等,在欣赏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全体参与个别化对待,可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二、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爱国之情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她”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听觉体现。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就可以培养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加强民族主义精神的教育。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持不喜欢甚至有的持排斥的态度。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民族音乐,从而喜欢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使它们变成了曲子而已。”比如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扎根祖国西部,进行民歌采风,将西部人民传唱的民歌编写成曲谱,使这些带有浓郁西部风味的民歌广为流传,流传到了东部、南部和北部,某种意义上说,也应该是流行开来,也算是“流行歌曲”吧!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早已是脍炙人口的歌曲;《采茶舞曲》在传统戏曲音乐的基础上谱成,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作品;又如世界金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用传统民族音调与协奏曲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我们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把这些都告诉学生,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由衷的自豪。
另外,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民乐队、合唱队,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加强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精神,使之全面发展。
三、让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态等都要求一定的规范,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各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是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资料:
1.秦一莉《音乐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2.张秀琴、徐芳仙《谈音乐课堂学生良好组织意识的培养》《音乐教育》2004.4
3.应青儿《从“马加爵事件”看音乐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学音乐》2004.8
4.孔志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10
5.裴东《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加强民族主体意识》《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9
6.鲁晓虹《让心灵在音乐中成长》《中小学音乐教育》2000.12。
阮金儿,教师,现居浙江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