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作者:马 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操作体验,更能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才能与组织能力,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但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但却华而不实,基本的知识技能训练并未得到落实,这或是因为教师的问题预设不当、或是由于缺乏指导管理,因此,应该重视发挥教师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活动的“指挥员”
  
  如果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看作一场战役,教师就应该是一个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他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宏观作战方案并组织实施,还要随时观察掌握战斗进程,调控人员装备,处理突发事件,做好战时激励促进、战后总结评比等工作。他要掌握战役全局,也要了解局部情况,充分发挥每一个战士的作用,保证战役的胜利。
  
  二、探索过程的“引航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行的航船,教师就是指引方向的引航人。当航船偏离目标,方向不清时,要为他们拨开云雾,指明航程;当遇到风浪,前进困难时,要为他们开辟航道,加油鼓劲,帮助他们增添战胜风浪的勇气和信心;遇到急流暗礁,航行受阻时,则要引导他们避开危险,继续前行。
  
  三、学习策略的“咨询师”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受知识视野、年龄经验的制约,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要给予提示指点,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释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充当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后盾和策略高参。当然,“指点迷津”不是“越俎代庖”,不能提供现成答案,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查找问题症结,开出“药方”,以助他们“自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传道”、“授业”者,而是“解惑”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思想的“助产士”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互相启发,不断拓宽思路,加深认识,引发新思维,新见解,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要保护学生创造的热情,给予积极的鼓励,提供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以利于创新种子的孕育。在发现学生有意义的新见解时,要诱导其向纵深探讨,在学生还未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炼加工,归纳概括,形成思想。
  教师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扮演好上述角色,还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1.目标任务要适当。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提交的小组学习内容应该是有研究讨论价值的、有思考空间且能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问题,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贴近,能引起学生兴趣。学习难度也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
  2.管理调度要适时。学生学习上都有惰性,或拖拉懈怠,或懒于思考,在小组分别活动,教师监督不到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出工不出力”、“浑水摸鱼”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深入小组观察、倾听,检查进度,提醒问题,督促学习,还要合理调度学习时间、场地、资料等,确保各组的研讨学习都能取得成效。
  3.启发点拨要适度。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自学研讨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导学、助学,在学生思维蒙昧时,启发思路;束手无策时,教给方法;理解肤浅时,引导深入;举棋不定时,协助甄别。教师的指导力度还要因人而异,因组而别,把握好帮扶的分寸,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
  4.激励评价要适宜。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和交流评价阶段,都会有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教师应以表扬激励为主,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独立思考、创造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态度、习惯方面的问题,也应及时指出,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答案应给予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予以肯定。对一些学生不假思索、故意的标新立异,应坚持真理,予以指正,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马宏,江苏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