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作者:陈益夫 易 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目标中提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说明了阅读积累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积累与生活实际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书本与生活实际。但大部分同学形成积累时要么囿于书本,要么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两者都不可偏废。
  从文艺理论上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动的语言,又是写作克服“娃娃腔”,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例举的这些媒介载体无一不来自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要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注意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积累的具体途径
  
  1.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我们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
  2.在诵读中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我们汲取人类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形成习惯,定期诵读,消化理解,领悟艺术境界,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3.在搜集中积累。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接触搜集。我们要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
  二是分类搜集。我们可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课文时搜集有关理想志趣、人生感悟的格言诗词,看报纸电视时搜集有关时政新闻、社会生活的鲜活事例。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材料新鲜。
  4.在交流中积累。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我们花很短的时间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在辨析中的积累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感悟。
  5.在运用中积累。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①词语积累的运用。《语文》教材列出了要求我们掌握的各类词语知识,我们要在识记的同时做些练习,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自己的语言。
  ②生活语言的运用。我们平时搜集到的生活语言,也要在运用中积累。可在写作中使用生活语言,可写日记、周记、随笔、短评,通过这些训练使生活的语言最终成为自己的语言。
  ③优秀诗文的运用。我们诵读的优秀诗文也要运用到写作中去。一是多做诗文改写、续写、赏析之类的练习,从而充分理解优秀诗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二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阐发诗文意蕴,在运用中加深对优秀诗文的品味。通过这些训练使文化沉淀的语言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在高考乃至人生中获胜。
  陈益夫,易炜,教师,现居湖南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