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诗意语文与诗意教学

作者:李生富




  在探索语文课的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实践中,我尝试将课文的内容结构、关键字词等编成“诗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经我创编的诗歌可以用来做课文导读、段落归纳、要点概括或课文总结,也可用它来揣摩语句、推敲字词、领略意韵或陶冶情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新颖别致,易学易懂易记,能激发兴趣,能在短时间内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脉络线索或思想意义,且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诗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能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内容或要点,迅速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如高中语文第二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的写作思路是:北大创建的历史背景,北大百年的历史成就与百年中国的历史的关系,即北大在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在教育学术文化方面与中国百年史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联想自己的求学生涯,感念大学对自己的恩泽和影响,并就此对大学和大学生提出四点希望,最后展望未来,号召青年“同心同德……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我用这两首诗来概括其内容及思路。
  (一)
  北大创建国运连,爱国民主科学先。四点希望须牢记,民族复兴永向前。
  (二)
  兴学强国应运生,求实创新育新人。珍惜青春立方向,科教兴国巨龙腾。
  又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文,作者先写北京城建筑格局对北京人生活的思想的影响,写胡同的来源及胡同里的市民的生活及活动,再写胡同文化的易“忍”易满足以及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的性格,最后写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我用两首诗来归纳概括。
  (一)
  胡同得名来源多,或小或大或宽阔。四合大院人封闭,穷忍富耐睡眯着。
  (二)
  胡同繁多如网络,思想生活封闭多。安土重迁易满足,忍瞧热闹渐衰落。
  
  二、能以简驭繁,化难为易。
  
  如高中第二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文章虽举例精辟,说理充分,但就学生来说仍有不少难点,诸如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字的直指与联想的关系,以及对套板反应的理解等问题,还有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从而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时难以讲清学生也不易把握,我用十首诗将以上内容作归纳总结,并让学生认真揣摩品味,学生就能轻松地把握。
  (一)
  炼字调整果不同,锱铢必较感情通。阅读写作玩索透,增减一字意味迥。
  (二)
  推敲意境有短长,温情冷寂应思量。调和感情与境界,分别场合莫乱谈。
  (三)
  直指联想意不同,固定类型少费功。游离个性难控制,点石成金意蕴丰。
  (四)
  确定字义控制难,联想情景有主张。不即不离多丰富,若隐若现蕴藉含。
  (五)
  误用联想流弊生,乞灵典故意味陈。美人才子谈风景,端木付梓用不斟。
  (六)
  柳腰桃面不新鲜,自鸣得意怎写文。克服懒惰深层想,不教文章落下乘。
  (七)
  套板反应习惯由,心理倾向是敌仇。谨记退之古教训,陈言务去文章优。
  (八)
  语言微妙似平常,咀嚼品味费衷肠。由此及彼表里究,独立思考创新章。
  (九)
  举例精辟心悦服,事理充分人喜读。广集材料多梳理,养成习惯勤补拙。
  (十)
  文字情感关系切,说法不同意味别。情感凝练思想透,谨严用字莫松歇。
  
  三、能让学生揣摩课文语言,品味文章的感情色彩。
  
  如高中第二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写地坛历尽沧桑后的破败景象,语言新鲜,文字奇崛,值得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我用这首诗来概括:
  废弃古园历沧桑,野草荒藤茂坦然。琉璃剥落朱红褪,高墙坍圮散雕栏。
  在这里,废园的破败景象与作者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相互映衬,默默契合,达到了物我统一的境界。作者看到蜂儿蚂蚁等小生命活跃其间,给予作者生命的感悟,并吸引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我用三首诗来归纳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一)
  古园等我四百年,满园草木竞相生。蜂儿蚂蚁瓢虫跃,落日雨燕孩童欢。
  (二)
  古园等我四百年,老柏静站干撑天。露水滚动叶飘舞,清纯气味常去闻。
  (三)
  失魂落魄十五年,进园避世耗残身。专心想死忽感悟,人活世上应有成。
  课文第三部分写作者对母亲的苦难和伟大的感悟,赞颂母亲的深沉和不张扬,感情色彩强烈,值得品味其对母亲赞颂的意义。我用三首诗概括:
  (一)
  爱子疼儿内心忧,理解担心痛苦愁。古园处处车辙过,母亲脚印无不留。
  (二)
  为儿情愿已截瘫,送子出门心惘然。祷告祈求与嘱咐,匆匆离世苦难当。
  (三)
  母爱深沉不张扬,轮椅园中意彷徨。隽永誓言不留下,坚忍意志命艰难。
  
  四、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荀子的《劝学》一文,课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我用两首诗归纳其内容,并在诗中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
  (一)
  青出于蓝胜于蓝,为学广积效非常。锲而不舍用心一,谁见蚯蚓筋骨强。
  (二)
  学不可已当广博,登高假物受益多。积善不舍圣心备,莫学蟹躁无寄托。
  又如第二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课文通过记游引发议论,阐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由仆碑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我用三首诗概括其内容。
  (一)
  褒禅原名为花山,名因浮图曾坐禅。仆碑文字今读误,深思慎取慎言谈。
  (二)
  后洞窈然游者稀,愈进愈难愈见奇。悔随怠者俱出洞,火明力足乐未极。
  (三)
  奇伟瑰怪非常观,常在险远罕人烟。志力伟相不随怠,尽志不达无悔言。
  学习这样的课文,读这样的诗句,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坚定学习信心,磨砺意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奋力拼搏,既端正了学习态度,又提高了道德修养。
  
  五、能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如第二册中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本文阐述的是断臂的维纳斯能唤起人们无穷想象,给人们带来抽象的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美感。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文章的基点外,要让学生根据断臂唤起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深层次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验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陶冶审美情操。我用四首诗归纳课文要点,让学生在诗歌诵读中提高艺术感受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
  欣赏雕像攫住心,驰骋想象否原形。抽象效果暗示美,奏响追求梦幻情。
  (二)
  玉臂巧遗漂远国,艺术烘托想象多。孕育神秘虚幻境,美的缺憾变杰作。
  (三)
  丧失双臂维纳斯,孕育梦幻生虚实。无中生出无穷象,精美绝伦总次之。
  (四)
  手的意义最深刻,除了胳膊失不得。同人同己同世界,调和媒介要交涉。
  又如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作者在第一段写自己身居“室仅方丈”的百年老屋,常受“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困扰,加之“北向,不得日,日过午已昏”的阴暗环境,不利于读书,经他修葺改造后环境为之改变,令人耳目清新。其实,是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果。环境是客观的,修葺种植是主观的、能动的,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审美感受实现的过程,是审美情操受到陶冶的过程。我用一首诗来概括这一过程:
  阁小雨漏案无置,辟窗垣墙日照室。庭植兰竹栏增胜,明月桂影风移枝。
  
  六、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语文教学除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双基”和语文能力外,还要让学生接受高考的检验。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而我的“诗意”教学尝试与高考说明的要求是贴近的,吻合的,其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目前,我已将高中语文1至6册的课文整编出“诗意”400多首以资教学。尽管许多诗意不拘绳墨,内容浅陋,但在教学中仍深受学生欢迎。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尝试“诗意”教学。在钻研探索中尽可能地将课文的知识点准确的归纳概括出来,使学生进一步利用课文的有效信息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李生富,教师,现居云南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