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秋天》中的炼字之妙

作者:陈 芳




  诗人何其芳的《秋天》仅用一百多字就将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一个充满梦幻的季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里面演奏着喜悦、守望、期待、梦想等心灵的乐章。这样一首现代诗能有言简意丰的效果,与诗人的“炼字”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解读此诗的“炼字”之妙:
  
  一、“炼字”以传形
  
  何其芳自幼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他的诗歌用字考究,匠心独具,能准确的运用词语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正如苏东坡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诗中“伐木声丁丁”既取材于《诗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又有诗人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的以动衬静,将秋日清晨的幽静烘托得淋漓尽致。再如“肥硕的瓜果”,“肥硕”本是形容人的身材肥胖,含贬义;可用到“瓜果”身上,就透着憨实可爱劲儿,很有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韵味。
  
  二、“炼字”以传神
  
  《秋天》中的形容词抓拍了秋天的景象、描绘了秋天的形态。《秋天》中的动词则传达了人的神情,表现了秋的神韵。
  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用得奇妙。将镰刀的锋利收起,把镰刀拟作一个大肚汉。饱食了稻谷的镰刀心满意足,获得了丰收的农民满心欢喜,一语双关,将物与人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如:“芦蓬上满载这白霜”中的“满载”,既写出了秋晨洁白的早霜铺满芦蓬的景象,也写出渔民满载而归、意满志得的神态。还有“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满流”将听觉的笛声巧妙地传给嗅觉和触觉,运用通感的手法达到既新奇又亲切的效果。王国维说:“句句都在眼前就是不隔。”这样脱俗而又新鲜的用语在何其芳的《夏夜》中也有。如《夏夜》“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中的“流滴”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炼字”以传情
  
  《秋天》中用得最妙的是“栖息”、“游戏”、“梦寐”,这三个词也是全诗的“诗眼”。古人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这三个词对全诗意境的营造功不可没。
  “栖息”本来是鸟类的休息、停留,用在“秋天”身上,化虚为实,把秋天拟作候鸟,秋去春来,在农家作短暂的停留,给农民丰收,很有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自足自乐。将秋天即逝的不舍,将农家对秋的喜爱、留恋等种种情意都由“栖息”一词表现出来。
  “游戏”用于渔船上的秋天,让人不由得想起《采莲曲》“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中”。秋天像鱼儿般活泼伶俐,在渔船边穿梭,在渔船上跳跃;又像一个善泅的少年在水里鱼儿般游戏,周密《观潮》中有述“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秋天”在圆圆的网下,在清晨的白霜中,在归泊的小桨下,在满载的渔船中,生龙活虎的演绎着自己最美的篇章,活力四射的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秋天对渔民是慷慨而热情的,渔民对秋天是感激而喜爱的。
  “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充满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戴望舒《秋天的梦》中有更直白的表述:“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而何其芳的《秋天》深得古诗词的熏陶“诗宜曲不宜直”。不是秋天梦寐在人的眼里,而是人在秋天中梦寐。词序的倒装是为表意的曲折。那种如梦似幻的爱意,那种“欲说还休,却把青梅嗅”的羞涩,那种“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的惆怅……牧羊女种种难以直说的细密心思都由“梦寐”委婉的传达出来。
  《秋天》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当时的他就读于北大哲学系,和卞之琳、李广田并称“汉园三诗人”。在《秋天》清新可人的形象中我们会发现如冰心《繁星 春水》般清丽隽永的文字;在《秋天》如歌如画的神韵中我们会寻到如新月派诗人营造的画面美、音乐美、建筑美的芳踪;在《秋天》如梦似幻的情境中我们会感受到象征派诗人的“月的凄凉和梦的幻影”。《秋天》表达着青春年少的何其芳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编织着寂寞忧伤的何其芳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构建了属于何其芳的美丽、宁静、寂寞而又欢欣的小天地!
  
  陈芳,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