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熊益临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强烈地改变着我们面前的世界,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它不仅是一次科技革命浪潮,同时也是一次思想革命浪潮。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院校,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认识互联网对青年学生造成的影响,探索与思考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中一个全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互联网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互联网具有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各网站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同时,互联网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互联网中的图形、动画、声音、形象,有趣而直观,更能吸引人。此外,互联网资源共享性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网上迅速快捷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到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二)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互联网应该也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如网上讲座、网上宣传、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因势利导,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从而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
  (三)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整合社会资源。互联网由于自身的开放性和关联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互联网可将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紧密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一)网络使西方国家的政治渗透加剧
  目前我国的网上信息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网络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劣势。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我国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借助,于是西方国家利用这种技术优势,以网络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输出,对社会主义思想阵地进行全方位的侵略,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网络已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侵略的前沿阵地。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势必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西方语言主导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与网络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文化的侵略和渗透,正如一位美国人所说“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互联网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美国,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等,必定带有美国社会的烙印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它实际上也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都必须学会美国的语言、适应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熟悉美国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美国文化的全球化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英语文化的殖民化过程。
  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所宣传的资本主义精神和价值观,与这些内容都是相矛盾相冲突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严重的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压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严峻的挑战,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针对网络的双面性,及其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转变观念,更新内容,改进手段,有的放矢地做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主动出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努力掌握网上斗争主动权。
  (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精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同时,要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还要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二)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们应继续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把“两课”变得活起来,让广大学生爱听、爱上,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网络时代对“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讲和说上,而要更多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学生们并非排斥“两课”,只是希望“两课”以精彩的方式进课堂、进教材。只要“两课”的重要思想真正进入了大学生的头脑,并深深扎下根,那么,再多的有害信息也干扰不了大学生。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网络文化对人的潜在影响既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的约束来实现,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感情、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共鸣之处,实现知行合一。学校要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拥有比传统媒体更多的传播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问世以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网络成了即时、动态、交互的丰富多采的多媒体世界。网络的这些优点强烈吸引着喜欢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甚至使他们沉溺其中,迷失方向。显然我们不能因网络的消极影响的存在就禁止大学生上网或使他们远离网络,那样做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面对网络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动出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廖新年.互联网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2]刘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条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02).
  [3]石晶.网络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5).
  [4]任金杰.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1).
  
  熊益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