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学生诗意地学语文

作者:刘思颖




  语文的内涵如汪洋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的学习绝不能驻足于课本这条小河,浅尝辄止。教师应不断尝试新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引领文学这股“源头活水”来滋养语文这块贫瘠的荒原,让学生在文学的乐土上诗意地栖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促使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激情引趣,徜徉书海。
  
  “开卷有益”,阅读能“博采众长”、“怡神悦性”。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为人们喜闻乐见,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阅读有如此之多的益处,如何让学生从网络游戏、庸俗读物中挣脱出来,置身于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学独有的魅力,是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乐渗透。首先教师要热爱文学,对作家作品要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只有以身示范,才能带动学生。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适当插入对其文学作品的介绍,介绍需注意语言优美精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如在讲授《云南的歌会》时,可适当插入对沈从文作品风格的介绍。
  其次要巧吸引。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热衷于追星,喜爱看青春偶像剧。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进行恰当引导,提高其审美品位。做法是可以开辟影视欣赏课,内容以荧屏经典为主,如《简爱》、《海底两万里》、《巴黎圣母院》等,观看之后可适当组织影评或写观后感,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如在《巴黎圣母院》观看结束后,可就内容进行讨论,爱思美腊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主教克雷罗、孚比斯中你最欣赏谁,在激烈的争论中引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与丑”这一核心问题,并最终明确:内心美才是真正美。在欣赏讨论的过程中,既引起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要重展示。展示就要以活动促阅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重在与人分享,在交流中才能提升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感受文学形象,诱发创造性思维。文学作品中那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能让我们的思想如天马行空,神游万仞。可定期举行新书推荐会,学生担任主角,以书为原材料,用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作调料,为我们精心“烹制”一道道精神大餐。
  
  二、博闻强识,锲而不舍。
  
  首先要勤积累。牢记“业精于勤,荒于嬉”。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知识重在积累。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积累:
  1.积累名言,有益身心。
  可适当积累古今中外文学家的读书名言,譬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等,激发学生求知欲于无形,胜过枯燥说教千倍。同时,可以积累一些关于修身立世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勉也”,这是孔子在教育我们应有自知之明。
  2.阅读美文,积累佳句。
  只有平时下足功夫,口语表达时才能真知灼见,滔滔不绝;写作时才能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如“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在属于你的天地里,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三、推荐书目,书海导航。
  
  书籍如同浩瀚海洋,学生则如一叶扁舟,“任意东西”,很难行之有效地展开阅读。教师应如灯塔,为学生指引阅读的方向,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中外短篇名著、以及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他们吸取其中的精髓,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提供的阅读推荐书目可包括诸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中华传统美德、伟人名人传记类、科学科普知识类、人生哲理类、中外文学名著等书籍,此外,还应读一些文摘杂志,如《读者》、《意林》等,一则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我不太肯定,但毫无疑问的是,读了就会有收获,有启示,就有可能影响一生,受益一生!
  青春的年华,有书相伴,应觉今生无憾。珍视阅读,必能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教师要积极引导,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书籍的海洋,“沉醉不知归路”!
  
  刘思颖,教师,现居河北丰润。